正文 第1章 總序(1 / 1)

中共晉江市委書記、晉江市人民政府市長

尤猛軍

晉江立縣,史越千年。自永嘉南渡至今,古老的閩越文化,淵遠的中原文化,浩瀚的海洋文化,曆經千載交織融彙,積澱而成多姿、多元的晉江地域文化。千百年來,一代代晉江人追溯著文化的源流,傳承著文化的根脈,弘揚著文化的菁華,並由此涵養了不同曆史時期的發展進步,使晉江始終活力洋溢、生機盎然。

盛世修史,誌以載道。凝聚廣大文化工作者十餘年心血,陸續出版的《晉江文化叢書》一至四輯,洋洋灑灑,蔚為大觀,已經成為納存晉江地域文化精華的資料寶庫,彰顯出了資政、勵誌、存史、啟迪的重要價值。這次出版的第五輯,包括《晉江族譜類鈔》、《晉江民間風俗錄》、《晉江當代著名文藝家述評》、《晉江古建築》、《東石源利族人徙台貨殖書契》等六冊,一以貫之地秉承了“以文證史、文史互證”的風格,與前四輯一道,共同構成比較係統、完整的叢書體係,清晰凸顯了晉江地域文化的包羅萬象和旖旎風情。

曆史是根,文化是魂。深醇厚實的地域文化,既是晉江精髓所在、魅力所在,更是晉江發展的堅固基石、持久動力。我們堅信,根植於積澱豐厚的文化沃土,飽含著探深求精的資世情愫,矢誌不渝地挖掘文化資源,傳承曆史文脈,《晉江文化叢書》一定會更加枝繁葉茂,碩果盈枝;晉江的躍升發展,必將會注入源源不竭的內生力量。

謹此為序。

編例

一、風俗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編纂此書旨在弘揚中華民族的淳風良俗。

二、本書采用詞條形式,對晉江民間的主要風俗進行挖掘、記錄和整理,按內容分類成書。

三、本書部分資料借鑒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其中二十四節氣參照《中國歲時節令辭典》和《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晉江諺語卷》撰寫。

四、本書對若幹傳播久遠、影響較大的陋俗亦予選收,同時在釋文中揭示其流毒和危害。

五、為闡明風俗的傳承性和變異性,本書對所收詞條盡可能簡述其俗源。

六、由於曆代統治者輕視民間文化,民間風俗極少見諸著錄,本書所收詞條多以實地采集為據。

七、詞條引文均注明出處,不再在書末附參考書目。

八、本書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公元紀年,用漢字表示夏曆紀年。

九、本書分類及詞條歸類未必十分準確。為便於查檢,編製“詞目筆畫索引”,附於書後。

十、本書收詞689條。參與撰寫詞條的粘良圖先生提供70條,傅孫義先生提供38條,蔡尤資先生提供20條,葉海山先生提供18條,李於右先生生前提供5條,餘538條由李燦煌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