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七八年,王安石再次回到娘舅家,順便問到仲永,娘舅對他說仲永已經不會作詩了,而且現在也不作了。王安石聽到後,感到很惋惜。

【教子有方】

天資隻是給兒童提供了學習和實踐的優越的物質條件,如果沒有後天的培養和本人的,艮苦努力,任何天才都是不能成功的。十五鹹【原文】

紅羅帳,黑石函。琴橫徽軫,①樂奏英鹹。②花香蜂競采,泥暖燕爭銜。塞上寒霜遲寄襖,江頭斜日促歸帆。隴上梅開寄贈故人猶可折,階前草長丁寧童子不須芟。③飄舞袖,脫征衫。風清月白,河淡海鹹,斷碑凝土蝕,古鏡被塵緘。凜凜清霜寒橘柚,巉巉細雨暗鬆杉。供韭林宗夜向燈前冒雨翦,④思蓴張翰歸來江上掛風帆。⑤樊遲圃,⑥傅說岩。⑦一川花柳,千裏鬆杉。雲峰形突兀,石壁勢岩尨。野店黃雞聲喔喔,屋梁紫燕語喃喃。爐上酒香對月幾回頻舉盞,案前書滿臨風一笑卻開緘。

【注釋】

①徽軫:徽即琴徽,係弦之繩,又指琴麵上指示音節的標誌,軫是弦樂器上轉動弦線的軸。

②英鹹:優異傑出為英,祥和為鹹。

③芟:割。

④供韭林宗:指漢郭林宗,一日雨夜,友人來訪,他冒雨到自種的畦圃中剪韭,以作湯餅待客。

⑤思蓴張翰:晉朝張翰在京都時,見蓴菜而興思鄉之情,因此辭官回家。

⑥樊遲圃:樊遲是孔子的學生,曾問孔子學圃(種菜)之事,孔子因此斥責他。

⑦傅說岩:商王武丁之相傅說被任用前曾在傅岩地方為奴築牆。

束家養貓

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有個姓束的人家特別喜歡養貓。束家養的貓,有黑的,有白的,有黃的,有花的……共計100多隻,真可稱得上品種繁多,應有盡有。

俗話說得好,一物降一物。貓的本能就是捕捉老鼠。自從束家養貓以後,家裏的老鼠被消滅了,不僅如此,連左鄰右舍的老鼠也幾乎被捕捉光了。

老鼠沒有了,貓也就沒有吃的了,它們常常餓得大聲慘叫。束家主人看見它們一個個餓得瘦骨嶙峋的樣子,聽見它們哀哀的叫聲,心裏很難受,於是就每天到集市上買肉喂貓。

大貓生小貓,小貓長大後又生小貓,子子孫孫不斷繁衍,老貓也都漸漸死去。剩下的貓的後代失去了捕捉老鼠的本能改為吃肉了,竟然不知道世界上還有老鼠。它們餓了就號叫,號叫了主人就能給肉吃。它們吃飽了,有的去曬太陽,有的烤火爐,有的躺在熱乎乎的炕上,都懶懶散散、舒舒服服地待著。

老鼠們知道束家養了自己的天敵,都輾轉相告。紛紛逃竄。它們逃到了城南,就在那裏安營紮寨,住下來了,於是城南家家都鬧起了鼠災。糧食袋子被咬破了,衣服也被咬壞了。廚房的碗筷被弄得亂七八糟,牆上被掏出了許多鼠洞,洞裏洞外,到處都是鼠糞。

在一個書生的家裏,老鼠成群結隊地跑出來。有一隻老鼠掉到一個大甕裏,大甕肚大口小,又光又滑,老鼠爬不出來,急得“吱吱”叫。

這個書生得知束家養了很多貓,趕忙從束家借來一隻貓,放在大甕上,讓它去捉老鼠。這隻貓從來沒有見過老鼠,它看見老鼠的怪樣子,聽到老鼠的吱吱叫聲。認為老鼠是個怪物,它沿著甕口邊慢慢地踱著步子,不敢跳下去捕捉。書生一氣之下,把它推到甕裏。貓很害怕,對著老鼠大叫起來。過了好長時間,老鼠估摸著貓也沒有別的本領。就咬了一下貓的腳,試試貓有什麼反應。誰知那隻貓竟然用盡全身力氣,奮力一跳,從甕裏跳了出來,夾著尾巴逃跑了。

【教子有方】

天賦再好,如果不加以鍛煉和學習,也會退化,成為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