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11年12月20日,是大姬檄文天下號召群英薈萃的日子,巳時,當從長安城出發的天下仕子來到周陵十裏範圍時,五萬長安新軍,加上一萬八千重騎,已然嚴陣以待。
整個軍容整齊劃一,四色軍容涇渭分明,一萬八千重騎,火紅的鎧甲,火紅的披風,重裝雖然卸下,但那種明顯厚重的鎧甲,大整塊狀的結構,流線一般的視覺感官,可以說,是完全超越數個時代的,進入周陵的仕子都不由的交頭接耳,議論紛飛,這就是名動九州的、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姬家軍重騎。
而另外的三色軍容,分別是綠色的輕型步軍,天藍的輕型騎兵,深棕的重型機械軍,雖然重型軍械並未展現,但全軍種的氣質,與其他軍種截然不同,重型軍械軍的將士並未身著鎧甲,而是立體感十足的深棕勁裝,沒有鋼片的鎧甲,也未有一體的漢代長衫,上衣是上衣,褲子是褲子,尖尖修長的馬靴,完全異於整個時代,這些將士還透著文弱的書生氣,說的沒錯,這就是大姬的技術兵種,一旦武動,那就是驚天之勢,《晉末漢魂》中的三十多種大型戰場裝備,姬弘都如數搬遷到了新華夏,秦國時代的箭雨在這些重型裝備麵前,簡直是小兒科,這是真正的戰場殺戮機器。
這就是姬弘的強軍道,體係強軍。戰術、裝備、軍士素質、協同指揮等,這是軍隊的硬實力,姬弘要改變華夏兵法上的思維局限,就算在這個冷兵器時代,大兵團作戰的勝利,也不是用軍士性命換回來的,姬弘要將以一敵百變為姬家軍的常態,隻要戰略和戰役層麵不出現失誤,姬家軍在正麵戰場上,就是無敵於天下的,而這一天,將是整個華夏曆史值的銘記的一天,因為這一天,大姬的軍事板塊就第一次揭開他神秘的麵紗,第一次出現在曆史的記錄中,它代表炎黃思想底蘊的光芒產生最巔峰的升華,更是華夏軍事史上一個偉大的裏程碑。
英雄會的第一個流程,是祭奠姬氏先祖,西周締造者,周文王和周武王。
周陵,早已不複公元311年七月前的景象,那時的周陵是極度破敗的,不說那紮草叢生,根本不會有人發現這裏是座陵墓,而且是埋葬者華夏的先賢。
此時的周陵就是一座五邊形的金字塔,文王和武王的陵寢在漢代時,就多次被盜墓賊光顧,到了三國時代,更是猖獗,如今屍骨早已無存,剩下的隻是黃土,陵寢也隻能成為一座象征。
這座四麵斜坡的周陵,已然莊重而堪稱奢華,九百九十九步的台階,直通周陵頂祭台,東西北三麵,全是一色的花崗石流線一般的往上,光滑無足可攀,而南麵就是通往祭奠場的台階,直通周陵頂前的華夏九鼎,沒錯,華夏九鼎被搬遷到了周陵,荊州鼎居於最前,其他八鼎錯開一個身位依次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