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還不夠,必須裁員!裁員可以讓企業恢複動力,促進人員新陳代謝,裁員還可以減少反對意見。此外裁員也能讓董事會看出經營團隊在行動,在積極地改變。
英華網在忙著改版的同時楊帆也在忙,忙著總結她的敗筆。她對於那個“劃時代意義的手機”的投資失敗了,因為國外廠家的同類產品搶先上市了,而國內“折疊機構”的硬件和軟件始終過不了關,反複折疊次數仍然超不過200次。其實楊帆也知道根本原因並不在這兒,而在於他們的關鍵員工流失嚴重,還有的幹脆去了國外競爭對手那裏。人才流動的官司在國內都很難打更不要說打跨國的了,再說員工們法律意識越來越強,離職前都搜集好證據,有些能直接證明公司有錯在先,沒辦法,公司隻能吃啞巴虧。“人力資源管理標準”的作用又一次顯現,要是嚴格按照標準執行至少可以做到讓這些漏洞很早以前就被發現。一個企業要想發展好最重要的是人,小企業還好點,人少,老板一個人也能照看得過來。而公司一旦發展大了老板還能有多少精力,那時就必須靠製度的製定與執行,而管理水平低下的後果往往需要一兩年,甚至好幾年才能顯現,到那時早已積重難返。
此外,一個做汽車信息服務的網站火了起來,而那正是兩年前被她否決的項目。那時他們找到楊帆,講出了他們的商業計劃,那是個很特別的想法:在網上發布開車違章的視頻,視頻由司機的行車記錄儀拍攝,網民可以跟據車牌搜索,借此以增加瀏覽量,瀏覽量上來以後可以做“汽車分類信息網站”。楊帆認為不可行,她說這顯然侵犯了司機的隱私權,違章是交管局管的事情,誰都無權把某人的車牌公布在網站上,這個辦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她還記得就在五六年前的一件事情,那時滿大街都是小廣告,什麼**、招聘公關、性病……沒什麼正經業務,政府想了一個辦法,開展一項名曰“呼死你”的行動。因為小廣告上留的電話都是先付費的電話卡,那時接聽電話也是收費的,城管們使用一個軟件變著號碼給那些電話撥號,結果用不了幾天電話卡就沒錢了。一時間小廣告驟減,但是後來冒出來一個什麼專家,說這樣違反人權,結果給禁止了,小廣告恢複了鋪天蓋地。因此說人權是大事,如果有人想在這上麵作文章肯定是行不通的。結果呢,沒想到別的風投卻投了錢,兩年的功夫迅速擴張,現在已成大公司了,雖然還沒上市,但在同行業內已排名第一。其實這也不怪她,從來不用自己開車的她哪裏知道,開車違章遠比貼小廣告的更遭人恨,再說車牌號不同於電話號碼、家庭住址,是每天掛在車輛前麵,本來就是讓人看的。原本就算不上什麼隱私,再說誰讓你違章了!楊帆為她的判斷失誤懊惱著。
不過也有稍微舒心些的事情:英華網被她徹底扔開了。起初楊帆隻是想從MW身上賺一筆錢而已,沒想到撤出的竟是如此及時,因為不久後就發生了金融危機,這怪不得她,隻能怪Michael他們自己命苦!
在2004年MW集團和英華網首次簽注資協議之前,曾經簽屬了一份備忘錄,要求英華網有一個漂亮的業績才會注資。這個漂亮的業績就是這場計劃的開始。招聘網站有一部分業務是廣告置換,有的廣告實際上是沒有資金往來的,雙方隻交換廣告。英華網為了製造漂亮的業績,采取了先花錢在對方網站上投放廣告,而後再讓對方花錢在英華網上登廣告,這樣隻是多交點營業稅就行了。對方也是網站,也沒多少收入,這樣也能增加營收,操作完了兩方都有一份看上去非常漂亮的簽單量和回款量報告,隨即一拍即合。英華網順利得到了MW集團的第一次5000萬美元注資。在那以後的一段時間裏英華網的廣告投入非常猛,在電視、電梯間、報紙上都能看到,他們似乎並不計較花多少錢來燒廣告。當時有人評論:做企業需要將它當作一個產業去經營而不是當作一筆資金去運作,作產業最重要的就是量入為出,而英華網顯然沒有這樣做。
楊帆和老英早已看透,她們對網絡招聘的前景並不十分樂觀,英華網經過多年打拚掙取到排名前兩位,已很難有更大的突破,好工作網實在是一個難以超越的對手,估計再有十年也就這樣了。作為風險投資的楊帆永遠都是追求利益的,現在利益已經榨取得所剩無幾,自然沒有興趣再玩。而作為創始人的老英起初並不是這樣的想法,英華網就像他養的孩子一樣,舍不得讓給人家領養,隻是無奈楊帆胃口太大,而當時英華網的確需要資金,擺明了所有網站都靠外來的錢活著,自己不找錢早晚得落後於別家。楊帆和老英坐在一起商量,最好的辦法是找個有能力的企業把英華網全盤接過去。這樣便促成了2005年的“對賭協議”。這樣如果上市了大家一起掙錢,如果沒上市MW可以一步跨進中國市場,從中國的快速崛起中分一杯羹。不過沒過多久楊帆和老英就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因為他們看到上市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原因是在國內上市需要前三年的業績支持,而英華網一直虧損,這條路行不通;在美國、香港上市投資者看的是高增長性,英華網已經存在多年,這麼長時間都沒賺錢,誰能保證以後會賺,所以上市可能性也不大。這時的老英又對“職業培訓”產生了強大興趣,他投資興辦了一所職業培訓學校,學校的投入可比網站大多了,場地、師資都需要大筆的錢,他自己的錢很有限,和楊帆商量,把他的英華網的股份大部分轉讓給MW,少部分轉讓給楊帆,此外自己還留了一點。拿換得的資金投入學校裏,這樣老英得以與英華網正式脫離關係。
從05年到08年這三年時間MW集團本身也經曆著股東的更替,一部分股東對於英華網的發展現狀也頗有微詞,但畢竟MW還是財大氣粗,英華網所帶來的虧損並不算什麼,再說對賭協議還是要執行的,放棄協議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