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瑩瑩(1 / 3)

這天小姨在QQ上同吳淵說有個同事的女兒條件挺好的,想給吳淵介紹做女朋友,問吳淵能不能見一麵,吳淵借口最近事情太多沒時間把話題差開了。小姨對他這種表現已經習慣也並不太在意,隨後把話題轉到瑩瑩找工作的事情上來。瑩瑩是小姨的寶貝女兒,馬上要大學畢業了,她學的是“食品工程”,就業形式不好,一家人正在為這事發愁。小姨問吳淵讓她做人力資源怎麼樣,吳淵說不好,人力資源是容易上手,可恰恰因為門檻太低而沒多大技術含量,將來職業發展路徑也很窄。他的話打消了小姨的念頭。

吳淵表麵上沒有過分深入地詢問瑩瑩的具體情況,隻大致問了一下,但他心裏打定主意,一定得幫瑩瑩參謀個好職業,之所以表麵上沒過份詢問是不想讓小姨在他這裏寄托太大希望。還記得瑩瑩高考時小姨曾谘詢過吳淵好幾次到底應該報考什麼專業,吳淵很想幫忙,但他覺得事情太重大,不敢輕易發表意見,害怕一旦說錯會影響瑩瑩的前途,那可是非同小可的事情。他更多的是向小姨一家三口講了好多理論,以期望她們能根據理論的引導,自行發現瑩瑩適合什麼專業。此外他還找來了免費的人才測評軟件讓瑩瑩做,不過最後的結果瑩瑩還是非常茫然的選擇了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園藝專業”,後來又在大二時轉專業到“食品工程”。事後吳淵覺得非常遺憾,他似乎看出小姨對他這個從業多年的人力資源經理的能力多少有些失望。他本來完全可以用十來年的工作經驗幫瑩瑩做出一個更好的選擇,至少可以選一個比現在強的專業。但他卻因為害怕擔責任而躲開了。後來吳淵才意識到,他仍然受十多年前的陰影所困擾。

那時的他還是文傳大學的學生,真玉那年高考,吳淵非常想讓真玉也考到文傳大學,但真玉的分數可能不夠,吳淵便攛掇真玉考藝術專業,這樣分數可以低很多,文傳大學裏有好幾個專業可以選擇,後來他幫真玉安排參加麵試輔導、報名、參加麵試,真玉通過了兩個專業的麵試,就等著參加高考了。那時的吳淵信心滿滿,而且還把這種信心傳達到全家人身上。然而最後的結果卻給吳淵上了一課,K縣沒有藝術考點,要到G市去考,如果在本校高考老師們都會有心照不宣的照顧,後來很多學習並不好的學生都如願考上了大學,而真玉卻需要在陌生的環境裏舟車勞頓,反而卻還不如平時考得好。不單是這樣,由於當地藝術考生極少,又是提前招生,高校沒錄取後退檔時竟然沒有退到同一批次的考生當中,不知退到哪去了耽誤了數天,這樣真玉落到了沒學上的境地,最後還是K縣的親戚托人才上了市裏的師範專科學校,而與此同時的吳淵則正在為自己畢業後的工作發愁,眼看著一家人為真玉的事情熱鍋螞蟻似的卻什麼忙也幫不上,心裏沮喪到了極點。而現在,經曆過瑩瑩高考的事情讓他逐漸想明白,年少無知時就應該夾起尾巴做人,誰假裝專家誰就會死得很慘,而工作多年以後就要盡量使自己成為專家,尤其在別人需要自己的時候,該出手時就要出手。要是放到現在,為高考生參考一個適合的專業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了,因為這三年來他一直在刻意關注這方麵的事情,比如他看過一本“職業生涯管理”的書,作者趙老師提到兩個概念,一個是“職業性格”,一個是“職業錨”,所謂職業性格是指一個人自身條件適合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也就是客觀因素。職業錨是指一個人心理上對什麼東西感興趣,也就是主觀因素。自身條件適合的工作可能心理上未必接受,而心理上偏好的工作有可能自身條件並不適合。所以趙老師的目標就是幫人們找到即適合從事又非常熱愛的工作。職業性格測試使用各種測試問卷,相對客觀一些,而職業錨的測試就不那麼容易了,一般的問卷很難達到效果,因為多數人總受家庭、社會等因素影響。趙老師則使用他發明的幾種方法,效果都不錯,比如“文章法”,是從近期報紙上找五篇不同類型的文章,每篇2000字左右,分別是生活(或消費)、政治(或經濟)、藝術(除文學外)、文學、科技,讓被試者在一天內看完,然後在不看原文的情況下將這五篇文章寫成100-200字的簡介,根據簡介的詳細及生動情況判斷被試者的興趣點。此外還有更簡單的“圖書測試法”,方法是假設一種場景:在夜晚失眠的時候百無聊賴,床頭放著各類書籍,如果必須看一本的話最想看的是哪本,如果實在不喜歡閱讀換成電視節目也可以。通過這些對這些測試的綜合分析就可以得出一個人的主觀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