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麼東西,隻要是新的實行起來都是困難的。
這一天開業務會,老武用生硬的粵語普通話無奈地講道:“為什麼已經過了這麼久,還有人問我能不能把企業用戶“刷新招聘廣告”改回免費的!?我已經說過多少次,再強調一下,收費是提升招聘效果的最重要一步!你想想,這樣求職者還會看到多少無效職位?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們,以後英華網的收費模式還會變得更多,那就是一個職位多少錢。對於絕大部分HR來說,他們一定會很高興,原來需要每天上來一次次刷新的職位,現在不需要了,因為網頁上原來無效的職位會大大降低,簡曆分流的問題將有效緩解,也就是說每一個職位可以被分到的有效簡曆就會增多。而禁止求職者任意刷新職位也是這個原因。”
多數人不能理解美國人的這套做法。互聯網上關於收不收費的爭論由來已久,早在2000年時幾大門戶網站就在爭論“免費電郵”是否應該繼續免費。後來以“首都在線”為首的幾家公司毅然開始收費,現在看來實在是逆天。之後幾年,隨著技術的升級,電郵的運營成本不斷下降,而業務模式改進後,不但可以用“VIP郵箱”來收費,而且還建立了“電郵廣告平台”,利潤也算可觀,而“首都在線”那些網站因為這一暈招從此淡出人們視線隻得改做“企業郵箱”,估計現在腸子都悔清了。瞬間轉念一想,也不盡然,當時那些網站大多有國資背景,掙錢最好,賠錢與己也沒什麼相幹,所以有這種結局也沒什麼稀奇了。現在的現狀是有的招聘網站不要說免費刷新招聘廣告,甚至網站主動替客戶刷新,以顯示自己網站的活躍程度,而MW卻要收費刷新,怎麼看怎麼又像是一個逆天的舉動。
“看來老Peter是將網絡招聘行業當做保險公司來做了,要知道金融係統的理論全部是照搬西方的,這一點新加坡和中國都一樣,而網絡經濟則是另一回事,無論是網上購物還是網絡招聘,中國和西方各成一體,如果想照搬別人的大多是死路一條。”克成禮坐在下邊獨自思量到。克成禮因為英語不好,不能繼續擔任KA的工作,平調至全國“電話銷售管理中心”任總經理。原先KA是很風光的,而電話銷售中心的工作瑣碎而缺乏成就感,這樣的職位明著是平調,實際是降了職,克成禮心中覺得不爽。現在看著老武他們這麼亂搞,雖然不確定是否能成功,但他覺得失敗的可能性更大,這也無所謂,反正失敗了最多是老Peter和他帶來的一幫人離開,影響不到他的。再說本來就應當失敗!因為失去他的KA部門理所應當業績一天比一天更差!
Peter接著說:“同樣的原因,對於求職者來說,他們會更喜歡英華網,因為他們看到的職位有效性會更高,反饋率自然也會提高。求職者的想法最簡單,哪個網站找工作效率高就上哪個,如此一來,招聘效果不是更好了嗎!”接著又說:“在中國,為什麼很多小企業剛有點起色後不久就會死掉?因為他們沒有大企業能扛!為什麼不能扛,因為他們還沒有熬過那一段陣痛就放棄了。這些人一開始要麼都不按規則出牌,要麼都出同樣的牌。網絡企業就是如此,我們所在的這個市場經曆一場浩劫後也會逐漸恢複常態,逐漸開始洗牌,隻有那些抓住了商業模式的本質又能熬得過去的企業才能收獲豐厚的蛋糕。網絡招聘根本解決的是‘企業招聘效果’和‘個人求職需求’的問題。這是根本,其實好工作、飛魚招聘也都在摸索、改進。隻是我們這次一步到位,比他們步子邁得都大。這樣最大的好處是競爭對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根本沒辦法跟進,我們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來培育新的模式。”
聽著聽著,克成禮忽然想起一句名言:“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那是特殊時期期間的一句口號,產生於那個莫名其妙的年代,這句話現在看來還是很有意思的啊!MW這幫人到底是聰明還是愚蠢呢?克成禮不知自己是幸災樂禍呢還是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