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常見疾病的相關知識(一)(3 / 3)

癌症(惡性腫瘤)

目前,癌症死亡已位居我國各類死因的第一位,其中8種癌症死亡又占我國癌症總死亡的80%以上。這8種癌症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宮頸癌、乳腺癌和鼻咽癌,它們都被《中國癌症預防與控製規劃綱要》(2004~2010年)列為重點防治的對象。雖說癌症在治療效果上已有很大的進步,但最好的對策還是早發現、早治療。若到達易罹患癌症的年齡,即需定期做健康檢查。

胃癌

胃癌是消化道惡性腫瘤中最多見的癌腫,胃癌的發病率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差異很大。我國屬胃癌高發區,其中以西北地區最高。本病的檢出率有逐年增多的趨勢。胃癌多發於40歲以上,41~60歲者約占2/3,男女之比約為36∶1。

胃癌首先發生於胃黏膜,大部分是往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深入侵蝕。停留在胃黏膜層的早期階段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則治療效果達95%以上。

初期沒有異常的症狀,隨著病情的演進,逐漸會有心絞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出現。接著會有如瀝青般的黑色糞便及咖啡色的嘔吐物。

這時當然會注意到身體的不正常狀況,雖然也有些人完全沒有異常的感覺,不過都已經太遲了,因此過了35歲以後一定要定期接受胃的X線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情,千萬不可疏忽。

肺癌

肺癌是老年人常見癌症之一。近年來世界各國的肺癌都有增加的趨勢。在我國,城市居民的肺癌要比農村居民的發病率高。男性發生肺癌的機會比女性多。

肺癌又稱支氣管肺癌。因為事實上它是由支氣管內膜的上皮細胞演變而成的癌。在大氣管黏膜上發生的,因為靠近兩肺當中的縱隔,稱為中央型肺癌。若是在小支氣管黏膜上發生的則大多在肺的外周部位,稱為周圍型肺癌。

其發病誘因以吸煙為首位,尤其是煙齡長、吸煙量大的人,則罹患肺癌的死亡比率會明顯偏高。此外,放射性物質、砷、石棉、矽、鉻、鎳等也是其誘因。

初期沒有症狀,隨著病情的演變,開始出現咳嗽、血痰、胸痛、氣喘、發熱、臉部浮腫、頭痛、神經疼痛等症狀。

在肺癌的診斷上,常以X線做胸部檢查,但這隻能診斷出肺葉型的肺癌,對肺門型的肺癌單做此項檢查則無法查出病因,因此還需檢查痰液,及做支氣管鏡檢查。

吸煙年數×現在一日的吸煙數,所得值達到400以上的人需每年做1~2次的檢查。因為肺癌的癌細胞組織形態是非常凶惡的,所以即使是一年做一次檢查,可能也無法在早期即能發現,高危人群要特別注意。

肝癌

肝癌患者大多由肝硬化演變而來,尤其是慢性旰功能障礙的人要特別注意。肝癌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繼發性肝癌係由於其他髒器的腫瘤經血液、淋巴或直接侵襲到肝髒所致。原發性肝癌為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在惡性腫瘤中居第三位,僅次於胃癌和食管癌。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49歲為多,男女之比為3~5∶1。

隨著病情的演變,會出現食欲不振、黃疸、腹水等症狀。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人要將AFP作為腫瘤標誌物,定期觀察。在初期發現時,即做手術切除。

胰腺癌

胰腺位於胃的後方、腹部深處的地方,胰腺癌為發生在胰腺外分泌部分腺體的癌,在消化係統癌腫較為少見,近年來其發病率有上升趨勢。患者年齡多在 40 ~70 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胰腺癌臨床症狀缺乏特異性,以致難以獲得早期診斷,確診時多已屬晚期,是目前預後最差癌腫之一。隨著疾病的演變,會出現腰酸背痛、食欲不振及體重急劇減輕。

宮頸癌

關於宮頸癌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國內外大量資料證實,早婚、早育、多產及性生活紊亂的婦女有較高的患病率。目前也有認為包皮垢中的物質經細菌作用後可轉變為致癌物質,也是導致宮頸癌的重要誘因。宮頸癌的罹患率相當的高,但近來其死亡率有降低的趨勢。這是由於積極定期體檢的人數增加,及診斷技術的進步,而能早期發現等原因所致。

乳腺癌

乳腺癌是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在各種內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細胞失去正常特性而異常增生,以致超過自我修複的限度而發生癌變的疾病。臨床以乳腺腫塊為主要表現。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具有發病率高、頗具侵襲性,但病程進展緩慢、自然生存期長等特點。乳腺癌是危害婦女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全世界每年約有120萬婦女發生乳腺癌,有50萬婦女死於乳腺癌。北美、北歐是乳腺癌的高發地區,其發病率約為亞、非、拉美地區的4倍。我國雖是乳腺癌的低發地區,但其發病率正逐年上升,尤其滬、京、津及沿海地區是我國乳腺癌的高發地區,以上海最高,1972年上海的乳腺癌發病率為201/10萬,1988年則為28/10萬,是女性惡性腫瘤中的第2位。

乳腺癌主要發生於女性,男性少見,女性的發病率為男性的近百倍。乳房有硬塊,不會疼痛。隨著病情的演進,乳房表麵會潰爛,腋下淋巴結腫起。

大腸癌

直腸癌、結腸癌統稱為大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消化道腫瘤中,大腸癌的發病僅次於胃癌和食管癌而位居第三。發病年齡多在 40 歲以上,男性多於女性。大腸癌的發生與慢性炎症(潰瘍性結腸炎、日本血吸蟲病)、大腸息肉、腺瘤及一定的遺傳因素有關。另外,經常進食高蛋白、高脂肪者,腸道中厭氧菌較多,能將膽酸分解成為不飽和多環烴,這是一種致癌物,再加上纖維素類食物攝入量少,糞便貯留過久,致癌物質聚集,極易導致大腸癌。

大腸癌具有起病隱匿,早期常無明顯的臨床表現,病情發展較慢,遠期療效優於其他消化道惡性腫瘤,預後相對較好;但大腸癌發病率高並有連年上升趨勢。大腸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大腸癌屬於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其預後效果比較良好的癌症。50歲以上的人要定期接受大腸檢查。

臨床症狀常見血便或黏液膿血便,大便形狀或習慣發生改變,腹痛,腹部包塊等。根據其發生部位不同,其臨床表現常各有其特殊性。因此,若有排便出血的情形,不要自行判斷是否為痔瘡出血,應立即至醫院檢查。

缺血性心髒病

占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主要有冠狀動脈硬化性心髒病及心肌梗死。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是由於運送營養及氧氣至心肌及組織的冠狀動脈痙攣、狹窄,而引起的暫時性缺血(血液不通)。其原因大部分為冠狀動脈硬化。

當運動或工作增加心髒負荷時,尤其是在從事快步、爬樓梯等劇烈動作時,胸口如受壓迫般的疼痛、難過。但是隻要稍作休息即恢複正常。吸煙及精神上的緊張與不安是其發病的導火線。另外,夜間睡眠時,也會有這些症狀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