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化學檢查
若將血液置於遠心分離器中,會分離成液體成分及有形成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兩部分。此種液體成分稱之為血清,分析血清中的各種物質即為血液生化學檢查。血清中常含有一定量的各種蛋白質、葡萄糖及其他成分,若身體發生異常,血清的成分也會產生各種變化,因此欲診斷疾病,了解病情,血液生化檢查是不可或缺的項目。
另外,經由血液生化檢查亦可得知身體的營養狀態及調查肝、膽、胰、腎功能、脂質代謝及尿酸值正常與否。75克糖負荷試驗可以檢查是否患有糖尿病及其他相關症狀等。
血清檢查
血清檢查是為得知血清中是否產生有對抗外來入侵的細菌及異物的抗體。
人體有自我免疫的能力,外表的異物(抗原)一侵入,血液中即會產生釋放出相對抗的物質(抗體),並中和入侵的抗原成為無害的物質。
若有細菌和抗原物質侵入體內,體內即會產生各種抗體,這些抗體將殘留血液的成分
在體內。因此,在血清中放入抗原,若產生反應的話即可證明抗體的存在,得知是否曾受病原體感染。
血型檢查
血型有16種之多,但輸血時所用的大多為A、B、O型和Rh型,這些是最廣為人知的類型。
用一個小塑料袋,罩住自己的口鼻,進行3~5次的深呼可用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判斷法來判別A、B、O型血型,借由凝固血液的做法,分成A型、B型、O型及AB型等4種,輸血時隻能用同一種血型輸血。另外在器官移植時,不單是紅細胞,就連白細胞和血小板的血型也要經過檢查是否適合。
Rh型血型的判斷法是使用抗D血清進行鑒定,從反應的有無,得知是否產生抗原。產生抗原的人即為Rh(+)型,反之則為Rh(-)型。即便符合A、B、O型血型,若Rh型不同也不能輸血。另外夫妻間若血型不同時,在分娩時要特別注意。
打嗝立即停吸。將呼出的二氧化碳重複吸入,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來調節神經係統,抑製打嗝。
用指甲掐手腕內側上二橫指處的“內關穴”,止嗝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HBs抗原、抗體檢查
HBs抗原、抗體檢查是檢查是否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此病毒是引起肝髒疾病的原因之一。即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也不會立刻發病,所以通常我們將這些感染病毒卻尚未出現症狀的人稱為攜帶者。在中國約有6億~7億名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
我國的肝髒疾病患者大多為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乙型肝炎病毒會經患者的血液和體液傳染,所以需注意預防感染,阻斷其傳播途徑,則病毒性肝髒疾病發生率應該會逐漸減少。
HCV抗體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會引起輸血後肝炎。有關丙型肝炎的病毒,雖然長久以來一直是個謎團,但1989年美國的蓋龍公司卻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HCV),其檢查所用的抗體為HCV抗體。
乙型肝炎患者注意事項
HCV陽性抗體。雖然尚未開發出預防疫苗,但隻要HCV抗體的檢查方法確定,對輸血後肝炎的預防即有很大的幫助。
梅毒血清反應
自古以來梅毒一直被視為恐怖的代表性性病之一,但自從抗生素和治療藥物上市之後,患者的人數銳減,已不再是不治之症了。
HIV抗體檢查(艾滋病檢查)
艾滋病即所謂的後天性免疫不全綜合征,一受到感染免疫功能即大幅下降,因此連對普通人而言很容易抵抗的微弱病毒也會令其致命。在治療方法尚未明確的現在,由於受感染卻尚未發病的帶菌者甚多,在患病率相當高的美國及非洲,艾滋病已成為很嚴重的社會問題。
艾滋病的檢查方法,首先以顆粒凝集實驗進行篩檢,再以病毒分離法確定病毒的存在。若呈陰性(-)反應即未受感染。若呈陽性(+)反應時以同樣的方法再檢查一次。還是陽性(+)反應時,則進行間接熒光抗體法(IF法)及WB法等。若還是呈現陽性(+)反應,則可確定已感染艾滋病毒。
但是即使確定已感染艾滋病毒,但基於個人隱私權及人權問題,亦不可讓本人以外的人知道。
過敏性反應檢查
過敏性反應檢查是檢查疾病的原因是否為過敏性,及調查造成過敏反應主要原因的抗原(反應原)為何種病原。調查過敏原的方法為皮膚反應和RAST法。
以抽血檢驗的方法有IgE·RAST法。此種方法乃是將過敏原與抗體粒子相結合,將患者血清加入其中,再加上標誌有同位素的抗IgE抗體,最後根據其結合物的反應,用以測量患者血清中的IgE抗體量。
皮膚反應檢查是將可疑的抗原注射入皮膚內做皮內反應或將皮膚沾濕,貼上貼布做貼附試驗(反應試驗),若無反應的話,則為陰性(-)。
RA測試(類風濕關節炎因子檢查)
類風濕關節炎是免疫性疾病的一種,患者大多適用於慢性風濕關節炎RA測試。檢查方法是調查血清中的風濕因子。
所謂免疫性疾病是不知因何原因,自己產生對抗自身的抗體。RA試驗若為陽性,則免疫異常的可能性非常高。
以RA試驗驗出為陽性反應的風濕性患者約占全體的八成,其餘則呈現陰性反應。但是帶有風濕因子並不限於慢性風濕關節炎。有50%的肝硬化患者亦為陽性反應,另外,即使是健康的高齡老人亦可能顯示出陽性反應。
檢查結果可分為陰性(-)、弱陽性(+)及陽性(++),若為陰性則屬正常,弱陽性需再做檢查,或嚐試其他的血清判斷法。若為陽性,則需進行追加試驗,檢查關節及皮膚的狀況再下診斷。
腫瘤標誌物
癌細胞若在體內形成,血液及尿中的特殊蛋白、抗體、激素即會增加。
此特殊物質被稱為腫瘤標誌物,對癌症的篩檢有很大的幫助。
腫瘤標誌物為特定器官癌化後的指針。如AFP(a甲型胎兒蛋白)為肝癌標誌物,CA19-9多見於消化器官所罹患的癌症。但是不能單憑一種腫瘤標誌物即斷言為癌症。要綜合多種指數,以更確定的檢驗來判斷。
腫瘤標誌物不隻有助於發現癌症,亦可用於手術後療效的觀察。
AFP是肝癌的腫瘤標誌物。正常值為15 g/L以下。因為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也會呈現出高數值,所以對初期肝癌及肝髒病的早期發現有很大的幫助。
CEA(癌胚胎抗原檢查)是消化係統癌(結腸癌、胃癌、胰腺癌等)的腫瘤標誌物,有助於手術後複發、轉移的發現。
CA19-9應用於胰腺癌及膽囊、膽管癌等消化器癌的發現。正常值是26萬U/L以下。
CA125對卵巢癌的發現很有幫助。正常值在25萬U/L以下。
各種的腫瘤標誌物
尿液與糞便的檢查
尿液常規篩檢
環繞體內一周、包含混雜廢物的血液經由腎髒過濾後即成為尿。腎髒的功能產生問題、身體的某部分發生異常時,尿所排泄出的物質也會產生變化。即將不用的廢物殘留在體內,而將需要的物質排出體外。尿液檢查即通過尿液成分及量的檢驗得知身體是否有異常狀態。
尿蛋白除用於腎髒的檢查外,尚可檢驗膀胱、尿道等有無異常。
尿糖檢查常是發現糖尿病的關鍵。尿膽紅素可發現肝功能是否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