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非洲有哪些原始部落?
“大嘴族”穆爾西
穆爾西人居住在位於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亞西南部的奧莫河流域,這是人類最早的原始部落之一,也是現存為數不多的不為現代文明入侵和同化的部落之一。至今,穆爾西人依然過著與世隔絕的自由生活,並且埃塞俄比亞政府也將其部落聚居區隔離保護起來。當然,隨著世界各地的遊客越來越多地來到這裏,穆爾西人的自由與傳統還能維持多久,前景著實讓人堪憂。
穆爾西人之所以又被稱為“大嘴族”,是因為這裏的女人都以大嘴為美。單聽“以大嘴為美”可能並不讓人覺得有何特別之處,仿佛與中國古代李唐時期“以胖為美”類似,但如果看到穆爾西女人嘴巴裏銜著一隻5寸或7寸大的盤子依然麵不改色、行動自如時,我們便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大嘴了。
事實上,穆爾西女子在10歲時便要接受一項傳統的“自殘”手術:用小刀將下嘴唇與牙齦之間切開小口子,使下唇完全與齒根分離開來,然後將泥土燒製的小盤子銜入口中,盤子需要完全被下唇包住。日後,再慢慢換上較大的盤子,等到成年時,這些女人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嘴女人”。穆爾西女人最平常不過的樣子,便是銜著一個堪比她們的臉盤大小的盤子,隻有在吃飯時才將盤子摘下,長長的下唇便垂至下巴前。
那麼,有這樣一張大嘴有什麼用呢?穆爾西女子在出嫁時,其父母能夠得到多少嫁妝,基本上取決於她嘴的大小。通常,一個大嘴女兒出嫁後,完全能夠讓原本貧困的一家人發家致富。因而,一個穆爾西家庭最重要的一項使命,便是“調教”出一個大嘴女兒。
對於穆爾西女人的評價標準是嘴的大小,那麼,對於男人的評價是以什麼為標準呢?就是看他身上的傷疤有多少,穆爾西男人每殺死一個敵人,便要在自己的身體上劃上一刀,因而,身上的傷疤越多,則證明這個男人越勇猛。
卡洛族
卡洛族同樣也是居住在埃塞俄比亞的原始部落,恐怕再沒有哪裏的女人能如卡洛族女人一樣更適合詮釋“女為悅己者容”這句話了。生存環境的貧瘠和物質條件的匱乏絲毫不影響卡洛族女子對愛情的追求,她們為了取悅自己將來的伴侶,不惜忍受巨大的疼痛,在自己的身體上刻上美麗的圖案。怎麼個刻法?通常情況下,在女子達到適婚年齡之前,會在胸腹等部位的皮膚上,用刀按照自己想刻的圖案劃上一道道傷口,再將竹簽埋進豁口。裝進異物的皮膚在愈合後會微微隆起,一條一條的隆起所組成的圖案,便成為令卡洛族男子神魂顛倒的美麗之物。而擁有這樣圖案的女子,在男人們看來,無疑是最性感的尤物。卡洛族女子身上的圖案,遠遠看去頗像園林裏光滑的水泥小徑上用鵝卵石鑲嵌而成的圖案,十分別致,但相應地,圖案越複雜、越龐大,所要遭受的肉體痛苦便越劇烈。
希姆巴部落
希姆巴部落生活在納米比亞西北部的卡奧科蘭地區,也是至今尚完好保存著自己的傳統生活方式與風俗習慣的非洲原始部落之一。這個部族以飼養牛羊為生,一個家庭養個幾百隻羊或上百頭牛都是司空見慣之事,相對於生活在埃塞俄比亞的卡洛族來說,希姆巴部落算是相當富有了。希姆巴部落是世界上現存不多的在男女平等方麵做得較好的原始部落,以婚姻製度為例,這裏在實行“一夫多妻製”的同時,也實行“一妻多夫製”。
而在希姆巴部落的傳統生活習俗中,最具特色的便是他們多變的發型和頭飾。
下麵,我們就從希姆巴部落的發型和頭飾上,管窺這個原始部落如何保存並沿襲著部落祖先傳下來的生活方式。
先來看希姆巴部落的男人。相對於女人繁冗複雜的發型和頭飾,男人的發型和頭飾永遠要簡單得多。在希姆巴部落,未婚男子通常都要將頭發結成一條辮子,婚後則佩戴頭巾,且這條象征婚姻生活的頭巾永遠不能摘下來,除非部落裏有其他喪事或本人喪妻。希姆巴男人去世之後,親屬們會將其頭發完全剃去。
希姆巴女人終其一生,在發型和頭飾上所費之工夫相當驚人。如果你覺得一個時尚女子出門前總是花半小時化妝不可思議,那麼,希姆巴女人每天花好幾個小時打理自己的頭發,肯定會讓你驚訝得合不攏嘴。希姆巴女人的發辮通常呈紅褐色,硬硬地垂在腦袋上,仿佛是用橡膠泥搓成的條,事實上,這是在發辮的外麵抹了一層羊毛、牛油以及泥巴的混合物而成的。
希姆巴女子從小便被培養出對於頭發的嗬護意識。小女孩的頭發會被結成兩條辮子垂至腦前,沿著額頭兩端順著眼梢垂下來。如果有小女孩隻結了一個辮子沿著鼻骨垂下,那就說明這個小女孩是雙胞胎之中的一個;而當少女初長成時,她們的頭發通常會結成許多細辮子垂下;待到嫁作人婦時,則需佩戴頭飾,且這些頭飾往往是以獸皮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