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閣

《大珠禪師語錄》中曾經記載了有源禪師和大珠禪師的一段對話:

有源禪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師(大珠禪師)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師曰:“饑來吃飯,倦來眠。”

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

師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

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是以解道者,行住坐臥,無非是道;悟法者,縱橫自在,無非是法。”

浮世繪

“饑來吃飯,倦來眠”,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但禪語卻說,這就是活在當下!仔細想來,恍然大悟。這種最自然不過的事情對我們現代人來說早已經成了遠古的圖騰和遙不可及的夢想了。

在現代生活中,估計每個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時盡管一點睡意也沒有,但觀念總覺得該睡不可,而強迫自己一定要入睡。就這樣,一邊腦子裏思緒紛飛,一邊又因為時鍾的滴答聲而感覺心煩氣躁,結果是無法入眠。直到清晨兩點、三點……最後甚至感到有種絕望的悲哀。

如果你是一個公司職員,當午後兩三點睡意正濃之時,如果隨性在辦公室呼呼大睡,保證沒多久就被炒魷魚了。上學的時候,老師在台上講得口沫橫飛,自己卻在下麵偷吃零食的那種驚險而有趣的體驗,對於一個公司職員來說也許是一種天方夜譚。“餓來吃飯,倦來眠”,對於我們這些芸芸眾生而言,竟然成了可遇不可求之際遇。

還有吃飯,本來該吃飯時就吃飯,但現代人總是非得先在食物的營養調配上大費一番周章才進食,於是常讓肚子挨餓受苦。近來,社會上竟然還出現了“縮食瘦身”的風潮,為了所謂的美竟然該吃飯時不吃飯,該喝水時不喝水。當這些有一天成為塵封的曆史後,肯定會被我們的後代當做笑話來指點和評說。

對我們而言,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什麼時間是最重要的?什麼人是最重要的?有人會說,最重要的事情是升官、發財、買房、購車;最重要的人是父母、愛人、孩子;最重要的時間是高考、婚禮、答辯。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現在你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現在和你一起做事情的人,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現在,這種觀點就叫活在當下。

人生就是由若幹個“現在”構成的生命之流,如果它在每一個點上都不能發光,這條河流就是暗淡的。“人生不得抒胸臆,猶活百世也為夭”,這是蘇東坡的名句。那麼要問你:你是不是活得很匆忙,不論是睡覺、吃飯、走路、娛樂,總是沒什麼耐性,急著去趕赴下一個目標?你是不是覺得有更大的任務等著你去完成,不能把多餘的時間浪費到“現在”這些細小事情上麵?

不隻是你,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專注於“現在”。他們總是若有所思,心不在焉,隻想著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輩子的事。有人說“我明年要賺得更多”,有人說“我以後要換更大的房子”,有人說“我打算找更好的工作”。後來,當錢真的賺得更多、房子也換得更大、職位也連升好幾級的時候,他們卻並沒有變得更快樂,反而感覺不滿足:“唉!我應該再多賺一點!職位更高一點,想辦法過得更舒適些!”

這就是沒有“活在當下”,就算得到的再多,也不會覺得快樂,不僅現在不夠,以後永遠也不會滿足。因為他們忘了,真正的滿足不是在“以後”,而是在“此時此刻”,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必費心等到以後,現在便已擁有。

靜思語

昨天的一切都已屬於過去,都已成為身後的風景,而明天的一切尚未到來,還隻是未知數。聰明的人會把昨天和明天的擔子甩開,聚精會神地關注今天,把手頭的事情全心全意做好。所以,你要全身心擁抱每一個迎麵撲來的真實今天,讓充實、快樂的每一個今天,成為應對明天的最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