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8.耐得住孤獨和寂寞(2 / 2)

西哲說:“世界上最強的人,也就是最孤獨的人。”又說,“隻有最偉大的人才能在孤獨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如要成為強者,即不可避免寂寞,而唯有哪些堅強、能麵對寂寞的人,才有力量使他的天賦才華不致被寂寞孤獨所吞噬,反而因磨煉而生熱發光。

梁實秋先生說過“寂寞是一種清福”,寂寞可以讓人感覺到一種空靈悠逸的境界,所謂“心遠地自偏”,在這種境界中,我們可以在脫離塵世的喧囂,在越來越狹小的思想空間裏,任思緒盡情飛揚,任想象自由翱翔,讓憂傷透徹沉默,讓痛苦在此發光。

寂寞並不與交往抵觸,孤獨或許是一種財富。有些人常常在熱鬧中寂寞,那是一種無法言傳的苦衷;有些人常常在寂寞中熱鬧,那是徹底表達的孤獨,寂寞是一種自由的境界,智慧的境界,超凡脫俗的境界,也是交錯著痛苦的為人境界。

真正意義上的寂寞是一種文化底蘊的體現,含蓄、雋永;是一種理性有層次的思考,深刻、清醒;是一種精神領域的探求,睿智、通達。寂寞到了深處就不會把它掛在嘴邊,而隻是淡淡的一句“天涼好個秋”,便蘊含了所有的意境,而不是無病呻吟,作繭自縛,人為地做出各種痛苦狀。

明月是寂寞的,灑向大地的依然是清輝一片;流星是寂寞的,隕落的瞬間依然有燦爛相隨;空穀中的幽蘭是寂寞的,她卻不因此而減退芳華;峭壁上的青鬆是寂寞的,她卻並不因此而衰老蒼翠。這也許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之間的差異吧。

感受寂寞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寂寞有時候也是一種快樂的體驗;懂得寂寞,才會享受寂寞,寂寞才會是一種清福。在物欲橫流的今天,人們已很難靜下心來尋找自己的那一片心靈淨土,更談不上探求存在與生命的意義,尋找精神聖潔的家園,領悟寂寞時的深沉意蘊。沒有寂寞的體驗,做人也許是殘缺的。所以,給自己一方寂寞的天地,給自己一個精神的家園,感悟寂寞,享受寂寞。

學會了讓心靈習慣於孤獨,才能夠讓生命享受寂寞。做人可承受的是生活之重,不可承受的是生命之輕!

靜思語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強者留其名。孤獨寂寞是一種心態,一種高度。它是主觀與客觀相和諧的灑脫與從容,它不僅包括成功之後唯我獨尊的亢奮,還應該有挫折之後的超然和成熟。孤獨寂寞是一壺酒,點點滴滴,有人沉醉,迷失自己,也有人告別萎靡,揚帆再起;孤獨寂寞是一粒米,無時無刻必須具備。做生活的有心人,從孤獨寂寞中感受五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