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閣
日本近代有兩位一流的劍客,一位是宮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壽郎,宮本是柳生的師傅。當年柳生拜宮本學藝,就如何成為一流劍客,師徒間有這樣的一段對話。
“師父,我努力學習的話,需要多少年才能成為一名劍客?”又壽郎問道。
“你的一生。”武藏答道。
“我不能等那麼久。”又壽郎說,“隻要你肯教我,我願意下任何苦功去達到目的。如果我當你的忠誠仆人,需時多久?”
“哦,那樣也許要10年。”武藏緩和地答道。
“家父年事漸高,我不久就得服侍他了。”又壽郎不甘心地繼續說道,“如果我更加刻苦地學習,需時多久?”
“嗯,也許30年。”武藏答道。
“這怎麼說啊?”又壽郎問道,“你先說10年而現在又說30年。我不惜任何苦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精通此藝!”
“嗯,”武藏說道,“那樣的話,你得跟我70年才行,像你這樣急功近利的人多半是欲速不達。”
“好吧,”又壽郎說道,他終於明白了因缺乏耐心而被申斥了,“我同意好啦。”
武藏給又壽郎的訓練是:不但不許談論劍術,連劍也不準他碰一下,隻要他做飯、洗碗、鋪床、打掃庭院和照顧花園,對於劍術隻字不提。
3年的時光就這樣過去了,又壽郎仍是做著這些苦役,每當他想起自己的前途,內心不免有些淒惶、茫然。
但是,有一天,武藏悄悄從他背後躡進,以木劍給了他重重的一擊。第二天,正當又壽郎忙著煮飯的當兒,武藏再度出其不意地向他襲擊。
自此以後,無論日夜,又壽郎都要隨時隨地預防突如其來的襲擊;一天24小時,他時時刻刻都品嚐遭受劍擊的滋味。
但他總算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豁然貫通之後,終於使他的老師得意地綻出了笑容。他終於成了全日本最精湛的劍客。
浮世繪
現代社會一切都變快了。人們埋首於今天的事,而明天、後天、下個月,乃至幾年以後該幹什麼,也都早在策劃之中。於是,人們便一分一秒、一天一年地疲於奔命。
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變越快,首先有那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的商品大潮,引得人費力費神地去獲取;次則越來越便捷的交通工具被製造出來,挑激起人們到各地觀光、嚐試各種不同生活方式的願望,於是人們便一站一站地奔個不停。
生活的快節奏,導致人心態上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大家都太急於求名,急於求利,急於求成。總而言之,太急功近利。何謂急功近利?急切地追求短期效應而不顧長遠影響;追求眼前利益,而不顧根本道理,謂之急功近利。
做事如果急功近利,一定目光短淺,隻看到眼前的境況,盲從世俗,胸無大誌,心情狹窄,認為吃好穿好玩好便就是好。而為了吃好穿好玩好,你可以不擇手段,不顧廉恥,成天絞盡腦汁,時刻伺機取巧,什麼人格啦、尊嚴啦、德行啦、操守啦、靈魂啦,通通拋到九霄雲外,見鬼去了。你整天大汗淋漓,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可最後什麼也沒撈到,什麼也沒享受。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越是急功近利的人,越難得到功利;越是不顧廉恥的人,越難得到快樂。
世人任何罪惡的起因,都是由於理智的蒙蔽,對萬事萬物隻看到好的一麵而忽略壞的一麵。在這充滿物欲誘惑的時代,我們必須隨時以清明的理智來把我們的言行導入光明的正途。
真正成功的人常能舉重若輕,履險如夷,臨危不亂。這是一份定力,也是一種智慧的胸襟。大處如此,小處也如此。讀書、參加考試,除認真準備之外,還要把得失置之度外。凡事在於自己盡力而為,隻要自己已經盡力,成功與否,那就已經不是自己的力量所能操縱,多去憂慮反而分散了自己的精神與心力,削弱了成功的可能性。
個人的成就與競爭時的得勝,固然快樂。假如一個人處處爭強好勝,則不但享受不到成功的樂趣,反而充滿唯恐被人超越的苦惱。由於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情,生命中那些原本值得欣賞的,也會被漠視,生活的內容會變得枯燥、冷硬而乏味。
假如你已經具備了天賦的聰明和後天的勤奮,希望你在這兩個成功的必備的條件之外,再加上一份平淡輕鬆的心情,那才是真正的智者所應追求的。
靜思語
有些事,可以爭取速度;有些事,無法爭取速度。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要衡量,這事要經過怎樣的步驟才可達成。不能一味盲目追求功利,更不必因一時看不見成績而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