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閣
從前有一個小和尚,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遺棄在一座寺院門前,是寺中眾僧把他拉扯大的。每天清晨,他要去擔水、灑掃、做早課,然後去寺後的市鎮購買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來後,還要幹一些雜活,晚上還要讀經書到深夜。就這樣,晨鍾暮鼓中,十年過去了。有一天,小和尚在和其他夥伴聊天的時候,發現別人也會被分配幹雜活和下山購物。但他們去的是山前的市鎮,路途平坦距離也近,買的東西也大多是些比較輕的。而十年來方丈一直讓他去寺後的市鎮,要翻越兩座山,道路崎嶇難行,回來時肩上還要多了很重的物品。聽了他們的話,小和尚非常納悶,也有些委屈和氣惱,心想方丈為何對我如此苛刻,便去找方丈問個清楚,他問道:“為什麼別人都比我自在呢?沒有人強迫他們幹活、讀經,而我卻要幹個不停呢?”方丈微笑不語。
第二天中午,當小和尚扛著一袋小米從後山走來時,發現方丈正站在寺的後門等著他。方丈把他帶到寺的前門,坐在那裏閉目不語,小和尚不明所以,便侍立在一旁。日已偏西,前麵山路上出現了幾個小和尚的身影,方丈問那幾個小和尚說:“我一大早讓你們去買鹽,路這麼近,又這麼平坦,怎麼回來得這麼晚呢?”“方丈,我們說說笑笑,看看風景,就到這個時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這樣的啊!”
方丈又問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後的市鎮那麼遠,翻山越嶺,山路崎嶇,你又扛了那麼重的東西,為什麼回來得還要早些呢?”小和尚說:“我每天在路上都想著早去早回。由於肩上的東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穩走得快。十年了,我已經養成了習慣,心裏隻有目標,沒有道路了。”
方丈聞言大笑,說道:“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了。隻有在坎坷的道路上行走,才能磨練一個人的心誌啊!”
這個當年的小和尚就是後來的玄奘法師。在西去的途中,雖然水阻山隔,艱難重重,他的心中卻一直閃耀著執著的光芒。
浮世繪
英雄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擊敗;英雄的肉體可以被毀滅,可是英雄的精神和鬥誌則永遠在長存。
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會一帆風順,難免會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敗者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成失敗,因而每次挫折都會動搖他勝利的信念;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挫折麵前,總是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暫時還沒有成功”。一個暫時失利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敗;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輸了!
有些人總把眼光拘泥於挫折的痛感之上,很難再抽出身來想一想自己下一步如何努力,最後如何成功。一個拳擊運動員說:“當你的左眼被打傷時,右眼還得睜得大大的,這樣才能夠看清敵人,也才能夠有機會還手。如果右眼同時閉上,那麼不但右眼也要挨拳,恐怕連命都難保!”因此,人生就猶如拳擊比賽,即使麵對對手無比強勁的攻擊,你還是得睜大眼睛麵對對手,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一定會失敗得更慘。
哲學家尼采說過:“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因為受苦的人,必須克服困境,一味地悲傷和哭泣隻能加重傷痛,所以不但不能悲觀,而且要比別人更積極。在冰天雪地中曆險的人都知道,凡是在途中說“我撐不下去了,讓我躺下來喘口氣”的同伴,很快就會死亡。因為當他不再走、不再動時,他的體溫就會迅速地降低,接著很快就會被凍死。在人生的戰場上,如果失去了跌倒以後再爬起來的勇氣,我們就隻能得到徹底的失敗。
靜思語
道路曲折並不是通向目標最大的障礙,一個人的心誌才是成功的關鍵。隻要心中的燈火不曾熄滅,即使道路再崎嶇難行,前途也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