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閣
佛祖釋迦牟尼是印度人,這是發生在佛祖家鄉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很久以前,印度某地有一個大寶城,裏麵的建築全是由七種非常稀奇珍貴的寶物造成,城中的寶物更是數不勝數。
雖說有這麼一處好地方,但前往該地必須耗費很長時間,而且道路崎嶇艱險。這條道路又遠離人煙,其間既無一滴水可喝,又寸草不生,除了成群凶暴的獸類以外,什麼也沒有。對於打算前往的人來說,真是一個充滿艱險的旅途。
一天,一群商人聯合起來,計劃要經過這條險路,前往那個充滿珍寶的城市。他們當中有一人,聰明機智,見多識廣,對於險途的地理情況,十分熟悉。於是大家一致推舉他當向導,以引導他們安全到達目的地。
雖然如此,走了一段時間後,這一隊人在艱難萬狀的旅途上飽受折磨,忍不住對向導說:“我們都疲憊不堪,再也走不動了。然而,路途還很遙遠,我們想就此折回。”
他們說到這裏,果然停止不動了。向導心想:“好不容易才來到這裏,竟想放棄曠世珍寶,半途而廢,實在可惜。”
於是他大顯神通,很快在前方路旁搭建起一座大城,然後對那群疲憊的人說:“諸位千萬不能這樣喪氣,你們看見對麵那座城了嗎?不妨進城好好休息,待體力複原後,探查藏寶的地方,然後要麼尋寶,要麼回鄉,豈不是更好?”
那群疲憊萬分的人,聽了向導的話,頓時恢複了精神。瞭望前方的城池,他們都欣然表示:“我們看見前麵的城堡了,那的確是可以消除疲勞、充分休息的地方。”
一行人一麵發出歡呼聲,一麵走進城去。走進城來,他們發現城裏有各種不同的建築物,四周環繞著花園、綠樹、池塘和水溝,在高殿裏還有許多年輕男女在玩樂。他們在歡欣之餘,再也不想克服困難,前往目的地了。
向導看見他們的疲累消失,精力完全恢複,就馬上撤除了這座虛幻的城市,他對商人們說道:“諸位,我們趕緊啟程吧。這座城池隻是讓你們暫時休憩的地方,是我臨時建造的方便城。現在離藏寶的地點不遠了,大家快提起精神上路吧。”
這群已經恢複了體力的商人,欣然聽從了向導的話,個個精神抖擻,勇敢地突破險道,馬不停蹄地邁向目的地。
浮世繪
我們的生活是複雜的,也是多變的。有時風平浪靜,有時驚濤拍岸;有時麗日晴空,有時風雨雷電;有時鮮花盛開,有時滿路荊叢。麵對多樣的生活,如何唱響成功的主旋律?成功者的回答是:隻要活著,就應該去創造和開拓。
如果我們的生活總是四平八穩,千篇一律,這樣生活一百年和生活一天有什麼分別?如果今天總是重複著昨天的故事,每天完全一致地生活著,一百歲的老壽星和夭折的嬰兒有什麼分別?我們希望長壽,希望過好日子,希望不遠的將來有全新的格局出現。隻有打破陳規陋習,生命才有意義。
我們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子,但至少了解,未來存在著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著不成功的可能性,未來就好像一個冥然無知的黑洞,靠我們去打破它,讓它充滿陽光和希望。打破黑洞不容易,這需要有冒險的精神。康德說:“人的心中有一種追求無限和永恒的傾向。這種傾向在理性中的最直觀表現就是冒險。”
在我們身邊,隨時隨地都要冒險。如果你想騎馬趕路,就得拋開可能發生任何意外的想法。因為要避免從馬背上摔下來跌斷腿的危險。但為了趕路,你隻有冒險,除非用兩腳徒步,否則別無他法。然而走路也有跌傷的時候,或因倦極而倒的情形。有人認為,這種情形隻是在馬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的時代所抱的樂觀想法。殊不知,在我們這樣發達的社會,更是出門一步就危機重重。
假如你恐懼於交通事故的頻繁,而不敢出門的話,就隻有終日沉悶地待在家裏了。但是,待在家裏,除了有糧食缺乏的危機之外,還是沒有獲得絕對的安全。隨著活動方式的增加,危險性也就成比例地產生。這麼說來,難道就不能活動了?打破沉悶,尋求新奇刺激,這是現代人的共同呼聲。現代人再也不安心過著平平庸庸、千篇一律的生活了,古語“君子不近危處”的說法,完全不再適用於現代社會了。
靜思語
新的生存方式,理想的生存方式潛伏在現時的平常的生存方式之中。隻有具備冒險的勇氣才能發現它。無所畏懼,勇於探索和實踐,才能領略到人生最高的喜悅和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