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中國飛龍!(3 / 3)

無線電高度表+地形匹配導航儀讓轟-5M能在丘陵、平原地區以150-200米低空接敵。雖然在70年代之後的大國戰爭中可能會受到來自蘇聯美國強悍的地麵防空打擊,但是相對於老轟-5來說,轟-5M能低空突擊已經有個相當大的進步和實用性。而且強勁的動力在執行精確打擊任務時(70年代末第一代激光製導炸彈已經交付部隊實驗)提供的靈活性還是值得一讚的,更不用說在出口伊拉克等中小型戰爭中,還是不錯的、戰場突擊力量。不過由於火控雷達的拖累,轟-5M空軍型在75年服役之後近10年的時間火控雷達均表現不理想,與風雷係列地空導彈的匹配也成問題(由於風雷一號的體型巨大,轟-5係列隻能采取半埋措施攜帶一發風雷一號/鷹擊6)。常規轟炸之外,空軍方麵轟-5M多是利用地形接敵,指望與強5的多機配合攻擊完成對重點防空對象的強襲。

1970年代末海航接受的轟-5M和100多架海航的“轟-5艦”的改進,采用幾乎類似的標準改進,主要是改裝相同的火控雷達、武器掛架、取消尾炮,換裝新的發動機等。部分轟-5艦采取類似空軍的方式,攜帶海鷹係列遠程巡航導彈。多數都與轟-5M類似攜帶射程40KM的鷹擊-8反艦導彈對敵人進行飽和攻擊。

不過由於殲轟-7的出現,轟-5M的訂單並不多,海軍60多架,空軍4個團,替代老舊的伊爾28。

【轟-5艦】

70年代中,603所(原六院8所)根據國防科1委的決定,為檢查新機導彈火控係統的正確性、協調性,井考核係統精度,將轟一5魚雷機改裝成能攜帶兩枚YJ-8導彈火控係統試驗機。改裝設計使用中國首次研製的分布式微機體製火控係統,采用了ARJNC-429進行數據傳輸,重新設計了機頭、彈艙內測試設備甲將魚雷掛架換裝成導彈掛架等。試臉機為火控係統試瞼提供了一架平台,也為轟-5飛機使用提供了新的前前景。海航的100多架轟-5乙根據轟-5艦標準改進。在殲轟-7裝備之前,成為飽和打擊的主力。

轟-5艦與轟-5M相比,實際上後者更像一種新的高亞音速轟炸機。前者指是根據海航在“空潛快”國防戰略中增加打擊能力的一種國產化伊爾-28的深度改型而已。早期的轟-5艦利用強-5乙攻擊機的甲-13型雷達、多普勒雷達、45號瞄準具和KJ—4自動駕駛儀,能比較好的與強-5配合執行反艦任務。如轟-5預提供戰場偵察,轟-5艦與轟-5M的海航型號配合出擊,在35KM左右投放鷹擊-8艦空導彈並轉向。在絕大多數海軍麵前,鷹擊-8超40KM的打擊距離都是當時的防區外投射武器,具有很好的遠程打擊能力。

不過轟-5艦唯一的問題還是速度緩慢,雖然換裝新的發動機提高了一定的速度,但是在80年代初對美國海軍的F-14三代機、台灣的IDF係列及F-5E/F等二代半戰鬥機會處於明顯下風,800多KM/H的速度確實在未來的海空戰場成為魚肉。所以,作為最後一種老轟-5的攻擊型,逐步讓位於正在研製、速度更快的殲轟7和強-6。

到80年代,有大約2個團的轟-5艦作為相對最便宜的援外機被饑不擇食的伊朗獲取。與他處境好很多的薩達姆相比,這點轟-5艦被作為“環衛工”使用——既淩晨4點從伊朗中部起飛,襲擊紅海中可能的伊拉克商船。必須在早上6點之前返航,以躲避伊拉克幻影F-1、米格-29等戰鬥機的攔截。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