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綜述(1)(2 / 3)

胡喬木同鄧力群、於光遠商量,社科院的工作重點是科研,要把工作著重點轉到科研上來,把科研抓上去;當前的主要矛盾是揭批“四人幫”、解決曆史遺留問題。“文化大革命”以來,全院有547名幹部被立案審查,占了職工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才能繼續前進。而作為一個新建單位,建立健全院、所兩級機構,及時調配幹部等組織建設工作也是當務之急。

經過調查研究,從1978年1月起,胡喬木一方麵建立、健全院、所兩級領導機構,調配幹部,一方麵及時作出部署,雙管齊下,把清查運動與複查工作和科研工作同時開展起來。1月11日,全院召開了製訂科研計劃和規劃動員會,隨後各所製訂(或修訂)科研計劃,社科院和教育部籌備聯合召開社會科學發展規劃會議。1月12日,鄧力群主持會議,部署揭批“四人幫”的準備工作。在胡喬木和鄧力群、於光遠等領導下,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各項工作全麵開展起來。

把社科院的框架搭起來

首先是建立、健全院一級的領導班子和機構。

大約在1977年11月,外麵傳說周揚可以分配工作了。鄧力群知道後即向胡喬木建議讓他來當副院長。胡喬木有顧慮。後來,有一次在鄧小平那裏談到周揚。鄧小平說,讓他當個顧問吧。這樣,在1977年12月23日,中央下發了對周揚的任命。1978年1月17日,院黨組向中央請示,提出黨組成員建議名單,建議周揚參加黨組。經中央批準,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由胡喬木、鄧力群、於光遠、周揚、劉仰嶠、宋一平、王仲方七人組成。胡喬木任書記,鄧力群、於光遠任副書記。

到這年夏天,胡喬木同意鄧力群的意見,讓周揚擔任實職,當副院長。同時,還請經濟學家許滌新、外交家宦鄉擔任副院長;齊燕銘、陳翰笙為院顧問。1978年9月10日黨中央批準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新一屆黨組組成的請示報告。胡喬木為黨組書記,鄧力群、於光遠為黨組副書記;劉仰嶠為黨組副書記兼秘書長;宋一平為黨組副書記兼政治部主任;周揚、許滌新、宦鄉為黨組成員、副院長;王仲方、劉導生、梅益、杜幹全為黨組成員、副秘書長。9月16日,胡喬木主持召開了新黨組的第一次會議,討論並決定了黨組的分工。胡喬木是黨組書記、院長,領導院的全麵工作,負責有關革命史的三部書的寫作,並負責聯係法學所、語言所、新聞所、情報所以及教育部教育研究所。鄧力群、於光遠、周揚等也各有分工。

至此,院一級領導班子比較健全了,院長、副院長都是老幹部,同時又是學問家。

在1975年7月胡喬木向鄧小平彙報已經確定的哲學社會科學部領導小組成員時,鄧小平就囑咐:學部在適當的時候要考慮增加學術界人士擔任副主任。社科院成立後,胡喬木在實際工作中感到,社科院副院長的確還需要有專門做學問的著名學者出任才好。他覺得錢鍾書和夏鼐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錢鍾書是胡喬木在清華讀書時的高班同學。學生時代即已嶄露頭角,名震全校。以後幾十年潛心治學,淡泊名利。他學貫中西,在中國古典文學和中西比較文學等領域成就卓著,深為國內外學術界敬仰。胡喬木同他雖然走了兩條不同的發展道路,但殊途同歸,互相敬重,情誼頗為深厚。1982年5月,胡喬木在主持起草中共十二大報告的日子裏,利用一個星期天專門前往錢鍾書寓所敦請。知情人後來回憶此事,寫道:“大約是5月份的一個星期六的晚上,他忽然告訴我‘明天要去找錢鍾書’。我問為什麼?他一字一頓地說:‘我要請他看在我的麵子上,給社科院撐撐場麵,給社科院當個副院長。’我永遠不會忘記他當時笑眯眯的表情。”胡喬木登門,說了老友之間充滿情誼的話,懇請錢鍾書“出山”。素以仕宦為畏途的錢鍾書,卻不過老朋友的麵子,隻好“蒙命承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