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起義(2)(2 / 3)

又有消息說:完顏亮已經下令,大軍所過之處,戰馬一律在長滿莊稼的田裏放牧!

還有消息說:所有民間的騾馬都要征用去打仗!

……

接二連三的消息,震動了整個四風閘,人們既是擔憂,又是憤怒。

劉漢和辛棄疾都感到鄉親們再也無法忍受了。箭已搭在弦上,是起義的時候了。

這天,辛棄疾關照莊客準備了五桌酒席,邀集村人來共同商量對策。

酒宴一點也沒有通常那種熱烈的氣氛。大家悶著頭喝酒,心裏充滿著憂愁和憤懣。

酒過三巡,辛棄疾站起來說道:“今天聊備幾杯水酒,請列位父老鄉親一聚。如蒙不棄,請幹此一杯!”

眾人默默幹了杯中的酒,空氣顯得異樣地沉悶。

一個老人終於打破了冷場。他抖動著花白胡子說道:“辛公子,你的盛情我們領受。可是眼下兵荒馬亂,大禍即將臨頭,哪有心情喝這酒啊!”

一個青年用悶雷般的嗓音說道:“辛公子,你招我們來,有什麼吩咐,就直說了吧,別老是讓大夥悶在葫蘆裏,心裏嘀咕不踏實!”

“今天請列位來的用意,我不說,大夥也會估猜到七八分。”辛棄疾慢慢地說道,“近來風聲不好,想鄉親們巳有所風聞。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咱四風閘的人何去何從,不能不好好計議一番。列位有什麼高見,不妨一一見示。”

辛棄疾這一說,大家的話匣子打開了,頓時你一言,我一語,把自己的憂慮、憤怒傾吐出來,互相交換著日夜盤算過的種種辦法。大家議論過一陣以後,花白胡子的老人說道:“棄疾,你是一莊之主,你說該咋辦吧!”於是全場又肅靜下來,眼睛一齊望著辛棄疾。

辛棄疾毅然決然地說道:“鄉親們說得對,金人來了幾十年,大夥比我吃的苦要多得多。這回他們又要征人搶馬,去殺咱們大宋南方的父老鄉親,咱們說什麼也不讓——決不放一個人,也決不給一匹馬!”

“要是他們動起刀槍來呢?”一個中年農民試探地問道。

辛棄疾攥緊拳頭,在桌上狠狠一擊:“跟他們拚!”

“對!”那個青年農民奮然叫道:“他們要動刀槍,咱們的家夥難道是吃素的嗎?!”

又一個青年農民伸了伸拳頭:“漢老爹教了我們這麼多年武藝,現在不用,還等到什麼時候?!”

一個上了年歲的貧苦農民慢吞吞地說道:“我們莊稼人本來是一無所有,說拚就拚;可是公子家裏有田有屋,拚,嘴上說說倒不打緊,事到臨頭恐怕……”

辛棄疾誠懇地說道:“古人說過這樣的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國,哪兒有家?沒有人,沒有馬,良田也就成了荒土。請鄉親們相信我,拚,我是早已拿定主意了!”

一個中年農民說道:“公子,隻要你真心跟金人拚到底,不是三心二意,也不半路變卦,我們大夥也一定跟你一條心,把你當自己人!”

辛棄疾感動地說道:“鄉親們,你們往後會了解我的,放心吧,我決不走我祖父的路!”

大夥一邊喝酒,一邊商量了應變的具體辦法,直到半夜才散。

情況的發展,果然不出辛棄疾他們所料。

十天以後的一個清晨,辛棄疾正在庭中舞劍,忽然劉漢來說,曆城縣的知縣和縣尉帶領了幾十名士兵在莊外指名要見辛棄疾。辛棄疾對劉漢囑咐了幾句,便命莊客把來人帶到堂上相見。

不一會,知縣和縣尉昂然而來。見了辛棄疾,便開門見山地說道:“我們大金皇帝巳經揮戈南下,指日便可立馬吳山。皇上有旨:所有二十歲到五十歲的男丁都要征發,所有民間牧養的騾馬都要繳公,府上這次並不例外。事情緊迫,希望公子鼎力相助,馬上照辦!公子是識時務的人,府上老大人也曾為我們大金皇帝出過力,所以我們也不必多說了!”

辛棄疾胸有成竹,慨然說道:“好吧,兩位請稍待片刻,我馬上著人召集全村的百姓,把兩位的來意跟他們說個明白,然後你們盡管把人馬帶走就是了。”

知縣大喜:“公子真是爽快的人!暫時委屈一下吧,消滅了南朝以後,皇帝陛下是不會虧待府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