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酒宴正式開始了。山珍海味一道一道地擺上桌來,賓客麵前的酒杯幹了又滿,滿了又幹。辛讚看客人吃得很有滋味,心上頗為得意起來。
酒過三巡,辛讚端起酒杯,從主人座位站起,清清喉嚨,滿麵堆笑地說道:“諸位貴客惠然光臨,本人感到萬分榮幸。在座的不是大金的貴人,就是本地的士紳,德高望重,源遠流長。本人過去隻是一個武人,對於地方上的政事實在是懂得很少。此次皇恩浩蕩,使本人有機會能向諸位請教,真是三生有幸!今後在任,如有不到之處,還請諸位,特別請完顏千戶,多多指教,多多包涵!”
“知縣相公太謙虛了!”眾賓客紛紛說道。
賓主舉杯,一飲而盡。
大廳上正在豁拳碰杯、熱鬧非常的時候,辛棄疾卻在後院裏拿著一柄木劍,教一個比他小好幾歲的孩子學習刺殺。那孩子就是漢老爹的孫子,名叫劉忠。他沒有父母,也沒有兄弟姐妹,隻有劉漢這個祖父。劉漢巳經年過六十,劉忠才隻有五、六歲,祖孫兩人,相依為命。
劉漢怎麼隻有一個小孫子?他的兒子、也就是劉忠的父親到哪兒去了?這些問題對別人來說,都是一個“謎”。由於沒有人向劉漢問起過這件事,劉漢也沒有把自己的身世告訴過別人,日子長了,大家也就不去追問了。
三年以前,劉漢抱著正病得要死的小孫子,經過濟南府的四風閘。當時辛讚正在家中閑居。辛讚中年時曾在北宋王朝做過世襲軍職一類的官,濟南府被金兵占領的時候,他沒有來得及逃到南方,從此不出家門,很少和外人來往。劉漢打聽得確實,決定上門求助。辛讚問清了來意,想到自己唯一的兒子辛文鬱——辛棄疾的父親剛剛去世不久,境遇跟劉漢相仿,一時產生了同情心,就決定把劉漢祖孫兩個留下來。他找郎中給劉忠治好了病,讓劉漢幫忙守守夜,看看門戶。劉漢為了把孫子撫養成人,也就暫時在四風閘住了下來。
辛棄疾從小就非常喜歡擺弄兵器。當他發現劉漢收藏著一把鋒利的寶劍後,就經常纏著劉漢,要劉漢拿出來給他玩耍。一天深夜,辛棄疾偶然又看見劉漢在月光下舞劍,這一下可就把劉漢給粘住了,一個勁兒地非要劉漢教他不可。辛讚得知劉漢舞得一手好劍後,也未深究,就要劉漢利用辛棄疾讀書的空閑,專心致誌地教辛棄疾學劍。劉漢見辛棄疾上進心切,特地給他做了一把木劍,以便跟著自己學習。而辛棄疾又常常象劉漢教自己那樣地教劉忠舞劍,雖然那時劉忠才剛剛學會走路。
今年四月,金人忽然要辛讚到譙縣去做縣官,辛讚同意了。劉漢聽到這個消息,就向辛讚告辭要走。無奈辛棄疾死活不放,劉忠也舍不得離開辛棄疾。劉漢沒法,隻好隨著辛讚一家來到了譙縣。
辛讚上任不久,就同當地的女真貴族和士紳商賈搞得火熱,沒有心思照管辛棄疾,於是幹脆讓辛棄疾搬到劉漢的屋子裏去住。辛棄疾當然十分高興,劉忠更是樂得不知怎樣才好。三年來,這兩個孩子就象是親兄弟般的親熱。每天早晨辛棄疾去上學,劉忠總是嚷著要跟去;黃昏時辛棄疾回來了,劉忠頓時喜笑顏開,撲上前去,拉著辛棄疾的手問這問那,絮絮不休。
現在,劉忠又嘟起嘴來不高興了,因為辛讚派劉漢來,叫辛棄疾馬上到前麵大廳上給客人表演舞劍。辛棄疾隻好丟開劉忠,帶著劉漢的那把寶劍,匆匆趕到大廳上去。
大廳上,杯盤滿台,酒已經喝得半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