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把美好寫在書裏(1 / 1)

我的故鄉在黃淮海大平原。19歲那年,我才從農村老家走出來。在我的印象裏,我的家鄉是很美的,美得不知從何說起。就說早上吧,人還沒起來,院子裏的各種小鳥就在樹上叫成一片。鳥的種類很多,有黃鸝、紫燕、赤眉等,多得數不清。你抬頭往樹上一瞅,幾乎每個樹上都有鳥窩。那些鳥窩的建築工藝各有高招,不怕狂風暴雨,讓人稱奇。當時我並不覺得鳥的叫聲有多好聽,後來回憶起來,我才感到鳥是在唱歌。它們的音質都很優美,歌喉都很富有天才,它們每天都進行大合唱,真是悅耳動聽。我們老家有許多坑塘、河流,跟水鄉差不多。夏季的每天午後,我們都到水裏撲騰。去上學經過一條河,我們站在磚橋上,一下子就跳到河裏去了。河裏的水真清啊,我們潛在水底睜開眼,能看見青青的水草,彩色的石子,還有亂躥的小魚。那些魚不是人放養的,都是野生野長。我不明白,水裏的魚怎麼那樣多。舉個例子。我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老師帶我們到河堤上摘蓖麻。幹了一會兒,因天太熱,老師允許我們下河洗個澡。我們一下河,河裏那些魚就招惹我們,結果我們每個同學都摸到好幾條魚。那些魚多是鯽魚板子,也有黑魚、鯰魚等。有的同學不會摸魚,他們趴在有水草的岸邊,用肚子往岸上激水。水激到岸上,魚也被激到岸上。水流下去了,魚卻在岸上打撲棱,我的同學上去就把魚捉住了……

我不能再寫了,一提到我們家鄉的自然美景,我就有些收不住,就容易寫長。這又不是寫小說,寫長了就不好辦了。我把老家的事當成故事,跟我出生在北京的兒子講。我講蛇的故事,兔子的故事,狗的故事,風箏的故事等,我發現兒子很喜歡聽。我講著講著,不知不覺對兒子吹噓起來,我說我們老家太美了,有機會一定帶兒子回老家看看。說實在的,我覺得現在城市的孩子真讓人同情。他們的物質生活是好了,但他們的精神生活太貧乏了,他們沒到野地裏玩兒過,沒逮過螞蚱,沒放過羊,沒在冰上打過陀螺,沒好好喊過,也沒好好哭過。他們的玩具大都是塑料製品,他們見的摸的都是假東西,死東西。一個小小的電子遊戲機,孩子能在手裏亂摁半天。比起我豐富多彩的童年少年生活,他們的生活單調得苦得讓人可憐。我反複向兒子講童年的故事,是想激發起兒子對我老家的向往,激起兒子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兒子聽我講得多了,要求我帶他回老家看看。

那是一年夏天,兒子還沒上學,我帶他回老家去了。我計劃好了,到了老家,我先帶他下到清水河裏洗個澡,讓他知道在河裏洗澡與在澡堂裏洗澡是完全不同的感覺。說來讓人遺憾,或者說讓人傷心,我帶兒子到老家看過一條河又一條河,條條河裏的水都是又黑又稠,散發著臭氣。我正不好跟兒子解釋,兒子疑惑地看著我,說:“爸爸,河裏的水怎麼跟醬油一樣呢!”是啊,我美麗的家鄉怎麼變成了這個樣子呢?既然水被嚴重汙染了,那麼魚就沒有了,蝦就沒有了,鳥也沒有了。我的清水河呢?我的滿是野花的河坡呢?我的鳥和樹上的鳥窩呢?還有我的童年呢?我真想哭啊!在老家幾天,我的老家一定給兒子留下了糟糕的印象。兒子的心正是一張白紙,我帶他回老家,是想在他心上留下一些美好的圖畫。可是,兒子留下的印象卻是醬油般的河水。兒子也許會認為,我這個當爸爸的是在騙他。

我沒有騙人。我的家鄉變成那樣,我真不甘心啊!可是,我能做什麼呢?

機會來了,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約我給孩子們寫一本書。可以說這個約稿撞在我心上了。美好的東西在大地上消失了,我們何不通過回憶,把她寫進書裏呢?自己不正是幹這個的嗎!把美好寫進書裏,不僅可以保存下來,還可以流傳開去,這樣對我兒子和千千萬萬個“兒子”就可以有個交代。

說幹就幹。我寫得很順手,也很快樂,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和少年時代,重新經曆那美好的天地。對了,我寫的就是自己童年和少年時代的印象,口氣和敘述上,也盡量采用童年和少年便於接受的方式。也就是說,我這部書主要是寫給孩子們看的。孩子最適合看書,他們記憶力好,看了書就記住了。我記得最清的書,就是小時候看過的書。有一條我一再提醒自己,寫給孩子們看的書,一定要幹淨,清新,美好。我主要寫的是大自然的美,是生態之美。責任編輯要求我給孩子寫一句話,我寫的是:生命源於自然,親近自然是人類的天性。

書稿還未交出版社,我兒子就先看了。兒子看得很有興趣,還向我複述一些細節。兒子是我書稿的第一個少年讀者,兒子有這樣的反應,我有些感動。不光我兒子,我妻子也很喜歡讀,她的評價是:太美了!

文章寫到這裏,有幾句話必須說。前不久我又回老家一趟,見老家經過大力治理汙染,河水又開始變清了。我衷心祝願故鄉重新變得美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