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都是因為沒了水——從京郊一個山村的變遷看生態失衡(2 / 2)

肖延民老兩口也搬走過,他們在山外住不慣,住了一段時間又搬回來了。肖延民的老伴說:“俺在這兒住慣了。”他們現在住的院落,原是長溝峪村的小學校,肖延民曾在學校裏當老師。得知肖延民當過老師,我對他頓生敬意,稱他肖老師。肖老師像是回憶了一下說,小學校學生最多的時候有一百多個,四個教室都坐得滿滿的。我把曾經是小學校園的院子打量了一下。院子不大,但方方正正。四個教室都是磚牆瓦頂,木質門窗都開得很大。院子正中有一棵高大的楸樹,樹冠枝葉茂密,樹蔭匝地。不難想象,當年楸樹的花朵開滿一樹時,教室裏書聲琅琅,那是一派多麼喜人的景象。現在除肖老師老兩口住的正房外,三個教室的門窗都爛得洞開著,裏麵空空蕩蕩。院子裏也扔滿牲口草、馱石板的鐵架子等雜物。肖老師說話很少,他低著眉,神情有些黯然。倒是肖老師的老伴,對我這個造訪的陌生人顯得很熱情,一直把我送到院子外頭,要我再來。

我不會再來了。人們都不會再來了。再過若幹年,長溝峪村將徹底消失,是悄然離去的水源把長溝峪村帶走的。過去我們說水是生命的源泉,也就是嘴上說說而已,因為沒有參照,對這句話的理解並不是很上心。這次目睹了長溝峪村的衰敗遺跡,我才深切理解了人與水的天然密切聯係。可以說人類是逐水而居、逐水而活的,沒了水,人就沒法生活,沒法生存。要吃山,首先得有水吃。沒有水吃,吃山就吃不成,山就靠不住。吃山也得有個限度,如果濫吃,以致把山的肚子掏空,隨之而來的就是斷水,就要受到自然的懲罰和遺棄。

我們不能不小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