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內部的不同意見並不影響煤炭部領導層的決策,其時高部長已經成竹在胸,要辦一份前所未有的煤炭行業的報紙。報紙叫什麼名字呢?籌備組草擬了一些方案,供高部長挑選,如“煤礦工人報”、“煤炭報”、“礦工報”等等。高部長一個都沒選中,卻在“煤炭報”前麵冠以“中國”二字,報名才確定下來。有了偉大的中國二字,表明這張報不僅是麵向全國的,也是麵向全世界的。高部長的寬闊胸懷和宏大氣魄由此可見一斑。
煤炭報創刊伊始,高部長提出了高要求,要求把煤炭報辦出特色,並形成自己的風格。關於報紙的風格,高部長說了五句話,這就是:一是熱氣騰騰;二是生機勃勃;三是潑潑辣辣;四是短小精悍;五是生動活潑。其實高部長就說了這麼五句話,等於隻是一個提綱,文章還要由編輯部來做。黃鴻文把這個任務交給我了,要我替高部長把文章寫一下。黃鴻文遞給我一頁稿紙,上麵記著高部長的五句話。黃鴻文沒有跟我多說什麼,隻說字數在一千至一千二百字為宜。接到這個任務,我有些意外,也有些欣喜。我意識到這是領導對我的信任,沒有任何推辭便把任務接受下來。然而,領導為何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一個比較年輕的編輯呢?我想,可能因為我業餘時間從事文學創作,文字上比較講究些。但我很快否定了這種想法,對自己說,代部長寫文章與寫小說是兩碼事,文章的語言須準確,樸實,到位,注重思想和邏輯的力量。不要比喻,不用形容詞,摒棄任何華麗詞句。我按照五句話所要求的風格,當天就把文章寫完了,沒打草稿,一遍寫成。我自信寫得還可以。第二天,黃鴻文把文章送高部長審過,回頭告訴我,高部長認為不錯,一個字都沒改。以前我沒說過這件事,是覺得當編輯的為領導人起草文章再正常不過,沒什麼值得驕傲的。部長出了思想,我不過發揮一下而已。在煤炭報創刊二十五周年之際回憶起這件事,我不過想說明,自己也曾為煤炭報的創刊做過一點點工作。
在隨後的日子,煤炭工業體製改了一次又一次,領導人換了一任又一任,但《中國煤炭報》仍然存在著,發展著。我想作出這樣一個判斷:煤炭報作為幾百萬全國煤礦職工共有的一個平台,她在傳達政策、交流信息、宣傳典型、凝聚人心等諸方麵,越來越顯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文化層麵上說,她是煤炭人的精神家園。一聲窯哥們兒,雙淚落君前(陳建功語)。誰不惦念自己的精神家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