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3 / 3)

陳笠的希望沒冒半點火星就破滅了,他給許多政府部門寫了不少的信,也去過許多相關的政府部門,可人家對他不理不睬,連起訴法院也沒人幫他說一句話,劉世敏如今是一個大能人,劉世敏是否能幫自己完成心願?

陳笠的希望也隻在腦海裏閃了一下就熄滅了,劉世敏喜歡的是錢,自己哪來錢拿給他,錢少了他看不起,錢多自己拿不出來,盡管如此,陳笠覺得跟劉世敏走近點對自己沒壞處,如果劉世敏能看在過去的交情上幫幫自己,也許……陳笠心存僥幸。

陳笠心中壓著一塊無人知道的石頭,那是他對自己孟浪行為的愧疚,許多年前的農村人,都夢想進入城市當工人階級。為了這一神聖的目標,多少人不惜代價的往城市裏擠。

那時候,隻要戶口擠進了城市,就可以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有勞保福利,生老病死不用自己花錢,敲鍾吃飯蓋章拿錢,那優哉遊哉的生活,曾吸引了農村人多少年!

夢寐以求的生活能唾手可得,政府征用農村土地,曾經占用集體耕地的企業,為了繼續占用耕地,想出奇招,招收沒有資格領取安置補償費的小青年進廠當學工。

“成年人隻給安置補償費,未成年人可以進工廠當學工!”“進國有企業當學工?不就是有了正式工作嗎,這可是天下掉餡餅的好事情!”

曾經的父輩們,做夢都想擺脫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做夢都想擺脫日曬雨淋的日子,這可是農村人許多年的夢想呀,得知這一消息的農村人欣喜若狂,這麼輕易的就可以拿固定工資,這麼輕易的就可以不再遭受日曬雨淋之苦,這難道不是天大的好事情嗎?

沒有想到年幼的孩子們不認同,沒幾個孩子願意進工廠去當學徒工。孩子們要讀書,十三四歲年紀,正是讀書的黃金時代,沒有幾個孩子,真心願意放棄學業去工廠當學徒工。

“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跳出‘農門’當工人?”許多人這樣認為,陳笠也這樣認為。

還有一個實際的問題?父母沒有了土地,農轉非人員政府不安置工作,未成年人屬於撫幼對象,沒有資格全額領取補償款,沒有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政府按80元錢一個月,補足你滿十八歲……十八歲以後怎麼辦?沒有工作誰供你吃喝?父母的那一萬七千塊錢,能供你吃多少年?讀書要錢啊?這錢從哪裏來?當學徒工每月十八元,至少足夠保障你自己的生活……

陳笠不該把他的觀點袒露出來,更不該主動的去勸說那些不願意放棄學業去當學工的孩子們,陳笠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他不該主動的去勸說那些想繼續讀書和父母鬧得不可開交的孩子們。

當知道自己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為時已晚,國營企業因為經營不善破產了,那些聽信陳笠的謊言去工廠當學徒工的孩子,被破產的國有企業無情的掃出了工廠大門。

有的孩子,原本隻有十二歲,父母為了讓他順利的去當學工,不惜淘神費力的拉關係走後門,硬是把孩子的年齡從十二歲增加到十六歲。

孩子們的父母無不認為,陳笠的觀點絕對正確,“沒滿十八歲的孩子屬於未年人,領不到補償費還要靠父母養活,找關係開後門為孩子增加點歲數,讓孩子順利進廠當學徒工,每個月就有十八塊錢的收入。”……“讀書的目的是為了長大以後找工作,如今輕易的就可以進工廠當工人。”……許多家庭的孩子,都是因為父母受了陳笠的蠱惑,讓孩子丟棄學業去當學徒,如今雞飛蛋打,孩子被工廠清退出來了,這些違規進工廠的學徒工,沒有當下崗職工的資格……

雖然沒有人責備陳笠,陳笠則因此懊悔不已。

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世事難料,這成了陳笠心底的一個結,原本想做好事,事與願違,結果鑄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陳笠一直想解開這一個結,當得知孩子們也像父母一樣被清掃出工廠大門的那一天開始,陳笠就冒起來抹平自己的過失心思。

“讓鄉鄰重新擁有工作,讓孩子們繼續去讀書,這一輩子,做最後一件好事,用好事來彌補自己的過失……”陳笠心裏,冒起了這一念頭。

冒起念頭容易,實現念頭難。陳笠有點有心無力……為了孩子,把這三十幾萬拿給劉世敏,如果能夠弄來土地,這個攤攤就有希望生存下去,陳笠覺得該當孤注一擲……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