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文化管理實踐應用(5)(2 / 3)

60.太多時候總把自己的時空定義成現在,定位到未來,然而能夠平衡未來的隻有過去,未來的價值也一定含納著邂逅過去。即使我不信,但是我可以證明到自己信。

61.科學難免要持續發展的,出於解決問題也好,出於製造問題也好,原因很簡單,人類的潛能難免要被好奇、貪欲和私心持續激發的。製造問題解決問題本身不是問題,然而人類的潛能激發出來終而用以斥去人類自己這就是問題了,難不成人類的終始注定要被如此設定?問題或許在於人類發展速度與方向的兩相製衡,也正是所謂機會的兩個相關變量。

62.機會的衍化到底有多少程度的變量可以由人類來權控呢?假如反向考慮,人類何以消亡?人類的時空機會如何被抑製甚至被歸零?除了自然災害以外便是高等機會意識的時空生物與人類的直接碰麵。拋開人類時空體係外的外生可能性不談,地球上的內生可能性算是我們唯一以現有能力可以去淺解一下的了,換句話說,人工智能有沒有可能消噬人類自身的時空機會?

63.人工智能是人類的次生機會製造出來的,即便人工大腦的基因算法效率多麼可觀,其機會的價值屬性終究與人腦不在同一量級,它的價值效力在之支撐原生機會發展,填補原生機會不足。既然如此,機會的速度與方向還有必要討論嗎?有,因為速度與方向的自相關性直接幹係到人類的群個體發展。如果拿信息屬性為例,速度指的是信息發送與接收之間的外介質,方向指的是信息接收加工處理到發送之間的內介質,二者的相互牽連與牽製作用決定了信息的機會衍化。

64.對於人工智能來說,它的機會方向不僅僅是提供一點次生的快樂,而是減少更多原生的痛苦,它的機會速度在於機會賦予人類的原生屬性—運用能力的慣性,同時也不能忽略其反能力的自衍生速度。說來說去,我們流動意識透徹出來的其實就是機會的自衡性,原生與次生共處在時空間,看得到的是相似相容,看不到的是涇渭分明。我相信人類世界有末日,但是不相信世界末日是人類一手製造的。我不是所謂的宇宙主義抑或地球主義雲雲,我隻是單純地堅持相信人類與時空機會間的和諧關係。

65.我知道時空給了我這個選擇的機會也同樣給了我一個實現的機會,而我不會要求實現,隻是要求自己竭盡所能在自然與人類的節奏之間。我相信這個世界有感染力,我了解自己不是一個人。

66.門擋住不讓你那麼容易走亂,亦擋住不讓你那麼容易走過,它不曾專屬某個人,也未有遺棄某段故事,它的被創造與自創造、被選擇與自選擇構成了歸去來的時空記憶。

67.那一重歸去來的循環世界,起點是信心,新的起點是相信信心,當信心往複,習慣珍惜,我們的記憶將自由出入每一道曾經開啟的門,把它們串接成自己獨構的時空記憶。

68.“重估一切價值”的聲音又重新傳上了發展議程。我們不得不重估時空價值以應對人類生命價值的變革。

69.如此一個信息不複疆界的時代,不知道還有幾個人尚且不認同文化即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最高形態: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衍變,政治會淡化,軍事會減化,經濟會弱化,惟有文化注定會不斷深化,原因就在於其曆久彌新的時空價值。當然,我們需要的絕不是所謂全球範圍文化的一統,而是文化多樣性的和平共處,由時空去篩選過濾。

70.隻要你相信它,它就不會退化;隻要它不退化,方向就不會偏差。

71.你可以不領場麵的情,但是一定會領文化的情,因為文化決定了真實。

72.此時如果再有人問及我們的想望?我們便可以脫口而出:延續我們的故事。何以實現?用“和”的態度去堅持。

73.沒有衝動就沒有開始,沒有開始就沒有堅持,沒有堅持也就沒有所謂的可能。

74.文化創造財富,創意呈現價值。

75.什麼是時間什麼是空間?它們交織在一起邂逅成故事也就是我們的存在。存在可以化解掉成長間的一層懵懂,但是化解不掉時空價值的終極迷惑,因為它是所有逗號甚至句號後麵的問號,文化更加不例外。它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需要我們信其有卻視其無的,你可以說文化產業需要有投資有利潤,不假,你也可以說北京明天需要更標的更聚光,沒錯,隻是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後青春期的文化心態,一種對價值估算近而遠之的心態,惟有如是我們才有可能更加接近其真實的價值,同時獲取到能夠令我們心慰的價值回報。

76.戴著麵具有說不出的苦,而摘掉麵具又苦得說不出。

77.時空坐標係中,相比地球存在的46億年,人類存在的區區數百萬年不可不謂小巫見大巫,向細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