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到民間去(5)(1 / 3)

《軍民大生產》又名《邊區十唱》,它的十段歌詞,高度地概括了根據地軍民生氣勃勃的勞動與鬥爭。通篇歌詞洋溢著強烈的生活氣息和時代精神,充滿著生動、風趣的群眾語彙。歌曲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新的完美的統一。

《軍民大生產》是張寒暉在邊區創作的唯一一首有巨大影響的歌曲,也是他最後的一首傳世佳作。三十多年來,這首歌曲作為一個時代的代表作,一直在鼓舞著人民的戰鬥和勞動。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一九六四年在領導編排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時候,曾把這首歌曲采用在大歌舞中,並且指出:《軍民大生產》等歌曲:是當時國民黨反動派企圃把我們餓死的情況下,邊區軍民響應毛主席號召,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自力更生,戰勝一切困難支持抗戰,而產生的時代聲音。”這是對這首歌曲的崇高而恰當的評價。一九八二年底,我國趙紫陽總理訪問非洲十一國時,幾內亞的藝術家曾高唱起《軍民大生產》,載歌載舞地熱烈歡迎中國貴賓。作為一首優秀的中國歌曲,《軍民大生產》的影響已傳播到了國外。

張寒暉在延安還創作了眉戶小戲《太平車》,也是西工團經常演出的一出歌舞小戲。

在張寒暉轉任戲劇委員會委員以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他即創作小秧歌劇四部,大型秧歌劇一部,還產生了優秀的歌曲《軍民大生產》。由此可見他在創作上是多麼的勤奮,藝術創造力是多麼的旺盛。

61“我想到東北去”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車向忱校長根據組織上的安排,秘密前往延安。他化名扮作商人,混在趕牲口馱子往邊區運鹽、運棉花的行列裏,偷度過國民黨的封鎖線進入關中分區,於十二月初到達延安,住在與邊區文協一河之隔的邊區政府交際處,受到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熱情接待。

競存中學在延安的師生們聽說車校長來了,無比地高興,每天都有人陸續不絕地來看望。張寒暉和劉芳也馬上來到交際處拜訪車校長。一見麵,車校長和張寒暉就熱烈地擁抱在一起了。

“你們好!你們好!我做了多年來延安的夢,今天終於實現了!”車校長十分興奮,他的樣子和精神都顯得更年輕了,“在這革命聖地見到你們,多麼高興啊!”

張寒暉高興地答道:“我總相信我們是會在這裏見到你的,現在你果然來了!我們離開競存的時候,走得匆忙,行動需保密,連聲招呼都沒打,真是過意不去。說實在的,當時真舍不得離開競存。”

“你走了以後,我就失去了辦學的得力助手,一急之下,我立即派張鐵生老師去追趕你們,隻有他知道你們的去向。”車校長回憶起四年前的情景,“可我後來一思量,你是黨裏的人,行動都由組織上安排,我想拉也拉不住啊。錢老師先走了,接著你又走了,形勢又越來越黑暗。為了那幾百個孩子,我隻好咬緊牙關堅持把學校辦下來。”車校長深懷感情地對張寒暉說,“張老師,你在競存艱苦奮鬥了三年之久,競存虧得有了許多象你這樣的好教員,才能夠堅持下來。”

“車校長,那幾年,我從你的作風和品德中,實在學到了很多東西。我所得到的,遠比我付出的要多。每當我回想起那三年的競存生活,心裏是覺得踏實而高興的!”張寒暉又向校長詢問師娘的情況,“老嫂子好嗎?那幾年裏,她不斷為我做鞋、縫衣、理發,太麻煩她了!”

“她好,她好!謝謝!”車校長回答,“她也總不斷叨念著你們,常說:張老師絲毫不計報酬,義務為競存工作了那麼久,他就是東北人,是我們的兄弟!”

老戰友重逢,說不完的知心話,車校長接著說:“在你的幫助和介紹之下,那兩年我也看了些馬克思、列寧和毛主席的書,這使我在思想、理論上有了依據,使我完全看清了共產黨和國民黨究竟誰是正確的,對國民黨完全放棄了幻想。現在,一切都已證明了共產黨的英明、正確。”

張寒暉告訴車校長:“競存的師生來到延安的,前後約有一百二十多人了。集合起來,可以組成一個連了!這是競存的光榮,也是校長的光榮。現在,他們大多數已經出發到各地去收複失地、開展工作了。大概過不了多久,我們也要離開延安到外地去了。”

幾天後,車校長來到張寒暉和劉芳的窯洞裏看望他們,親切地鼓勵劉芳為革命大膽工作,發揮青年婦女的作用。他還告訴他們:“黨中央希望我能回東北去工作,我恨不得飴立即回到我的老家去。我還希望不久後能在東北接待你們,別忘了,你們也算是東北人啊!”

“對!對!”車校長的話象在張寒暉心裏點了一把火,我們要去東北,白山黑水已刻在我的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