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到民間去(4)(1 / 3)

張寒暉在延安親身經曆了轟轟烈烈的秧歌運動。《擁護八路軍》、《兄妹開荒》、《夫妻識字》等秧歌劇優秀作品,民眾劇團、西工團演出的《十二把鐮刀》(馬健翎編劇),大型秧歌劇《無敵民兵》、《英雄城壕村》(柯仲平編劇)等,都給張寒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了他很多啟發。

張寒暉早就想用作品來投身“秧歌運動”。現在,他得到時間和條件來編寫秧歌劇了。

一九四五年前後,關中分區為了建立“三三製”抗日政權,正在開展一個民主選舉運動。當時的關中分區,東西寬約一百多華裏,南北長約二百華裏,東、南,西三麵都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交界地區還經常發生磨擦衝突事件,環境比較動蕩。選舉運動中遇到的普遍問題是,群眾不願出麵當幹部。忠厚老實的鄉黨,一怕當幹部以後得罪人,二怕形勢變化了遭災殃。這普遍的思想問題成了選舉運動的重大障礙。

張寒暉了解到這個情況以後,創作了秧歌劇《從心裏看人》(又名《選舉》),來配合當時的民主選舉運動。

獨幕秧歌劇《從心裏看人》中的主要人物有爸爸、媽媽、哥哥、妹妹。哥哥是一位憨厚、忠誠的青年農民。但在民主選舉什麼樣的人當鄉長村長的問題上,有些糊塗認識,光從表麵上看人,不願選舉立場堅定,辦事公道的老鄉長連選連任,與選民們頂牛,一氣之下跑回家裏。這時,他的父親、母親和妹妹都來開導他,做他的工作。父親說:“不從大處看,不從心裏看人,把人認錯了,還是自己招禍呢!”

媽媽也勸:“老二家,你大(指父親)說的對,咱們應該從大處看,應該從心裏看人呢!”

最後經過全家人的反複說服和教育,青年農民提高了認識,決心重選老鄉長連任。

這部秧歌劇並沒有表現群眾選舉的場麵。開幕時場上靜悄悄的,別人都去開選舉會了,隻留妹妹一個人在家看門。

選舉會開得很長,公雞已叫頭遍,還沒有散會。妹妹等得忍不住直打哈欠,一邊打著嗑睡一邊唱著《外邊的天漆黑》這段唱腔,張寒暉是采用了隴東民歌《賣悄悄》填詞的,音樂悠長、抒情,很好地表現了深夜寧靜的氣氛。

接著是哥哥氣呼呼地上台了,他擰著脖子,口中嘟嘟嚷嚷:“我就是不選他連任鄉長!”爸爸,媽媽急忙勸說,父親先是訓斥兒子不該頂撞眾鄉親:“你給誰耍態度?不選老鄉長,你那眼窩長到哪裏去了?”接著就是父母,妹妹輪流地勸說和開導。

《從心裏看人》的音樂,除了采用一些隴東民歌之外,主要采用的是眉戶調,如哥哥的唱腔是由口語化的“緊訴調”為主的,父親的唱腔則是由“勞子詞”、“五更調”

構成的。劇中母親有幾段唱腔,回憶舊社會窮人無權的痛苦,對比新社會人民當家掌權的幸福,十分動人,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選舉》編出以後,張寒暉親自挑選演員,一句一句教演員們歌唱,一個動作一個動作教演員們表演,啟發演員們的內在感情,使小演員們在排演過程中學到很多表演知識。

這個小歌劇在關中分區巡回演出過很長時間,受到了各地觀眾的喜愛。

正當《軍民大生產》和《從心裏看人》獲得初步成功的時候,一九四五年七月,胡宗南所屬暫編第五十九師和騎兵第二師,突然向關中分區淳化縣的爺台山發起進攻,並繼轉向旬邑、耀縣等地襲擊。當地軍民被迫進行自衛反擊,終於粉碎了他們的軍事挑畔。這時,關中八一劇團奉命去爺台山前線慰問演出。張寒暉為配合這次慰問宣傳,創作了秧歌劇《擁軍》。

這是一出表現邊區人民支援前線的小歌舞,一共兩個人物:大娘和她的孩子,她們冒著盛夏酷暑和槍林彈雨,給前線的子弟兵去送水。開頭的唱腔是形容農曆六月酷熱天氣的,用的是眉戶的“銀紐絲調”。

張寒暉隨關中八一劇團到達爺台山地區以後,訪問了許多百姓和駐軍,聽到了很多自衛反擊戰中軍民團結戰鬥的動人故事。他不斷地收集、分析、消化這些生活素材,並正在醞釀,構思一部新的作品。

59幫助青年音樂工作者

“關中八一劇團”有一位年輕的音樂工作者叫王依群,張寒暉在劇團工作時,對王依群進行了熱情細心的幫助和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