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鳴則已(1 / 2)

“好詞,好詞。恐怕此詞一出,今夜勝負已分了。”

楊亦細細品味,越加思索,神思就越發飛揚,與天共邀,與月對飲,皓月當空,當為人生一大美事,縱使身為大唐使節與秦國人不對付卻也難以掩蓋心中這首詞的優秀和絕世讚歎。

孔文章與浩空亦是頗為讚歎,沒想到郡主身為女兒身卻能吟出如此豪邁的詞,不愧是劍聖的女兒,身為大秦國的大儒著實感到欣慰,大秦後繼有人啊。

“諸位,若不嫌棄,就有老夫來給各位賞析一番如何?”

浩空站了出來,麵含笑意,繼續道:“此詞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下片懷人,即人,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

“構思奇拔,畦徑獨辟,極富美感。景清麗雄闊,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遊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願望,極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實為古今少有的佳作,堪比千古絕唱。”

諸位才子雖然感覺這詞非同小可,卻未曾理解如此深刻,此刻聽聞,紛紛應和。

“不錯,郡主所作,乃千古不出的佳作,必為後世傳頌,當可謂流傳千古也。”

韓風首先站了出來,作為浩空的關門弟子,浩氣書院的首座立即力挺自己的老師,同時表達對郡主此詞的讚譽。

其他人也紛紛開始恭賀起來,一時間郡主疲於應付,不過良好的家教還是讓郡主遊刃有餘,絲毫不見失禮之處,一派大家閨秀的模樣,不過偶爾流露出男兒氣概,豪邁之氣盡顯。

而之前吟詠的小廝卻是不知何時離去了。

江邊,草長鶯飛,清風徐徐,已至午夜,燈火不減,外麵的行人卻是逐漸稀薄,小橋上,河水流過,月光灑下,落盡三千白銀,嶙峋水麵吹起波皺。

一白衣少年坐在橋上,手中提著一壇美酒,望著迷離的月色,說不出的寂寞,這時一道身影緩緩的走了過來。

“方兄,酒會還未結束為何不辭而別呢?”

李白看著那道沒落的身影,感到一抹和世界格格不入的荒涼與寂寞,開口道。

“古人言,見月思人,未曾沒有道理,今天的月色真美啊,可惜.....”

方源不曾回頭,仰天望月,哼著不著邊際的小調,淡淡的問道

“原來方兄也是至情至性之人,想必方兄是思念親人了吧。聽聞方兄三歲便入王府成為書童,一別便是十載,思念親人也不為過,不過,聽聞方兄乃是洛陽周圍的人,為何不回家去看看呢?”

李白在酒會上也曾聽聞他們說起方源的來曆,畢竟對於他們來說調查一個人實在太簡單不過了,不過越是知道,越是不解,方源貌似是憑空冒出來的,隻知道是來自一個小村莊,家裏發生變故被買到王府作仆人。

本來不覺得奇怪,但是方源的經曆太平常了,平常的沒有絲毫的波動,一個本就平凡的或許沒有什麼,但是對於一個梟雄來說那就不正常了。

李白從方源那淡然的瞳孔中看到了野心,通天徹地的野心,獨霸天下的野心,以及唯我獨尊的氣質。

或許方源自己都未曾發現,但是作為劍修的李白卻是敏感至極,李白素有奇緣,得到過上古傳承,其中有一門名為望氣之術,觀望氣運,神妙無比,李白在看到方源的第一眼開始就使用了這望氣之術,頭頂漆黑,濃如黑墨,此為大凶之兆,此人活不過三日的命,然而方源還活的好好的,難道這豈不讓人感到驚奇。

“家?”

方源冷笑一聲,心中哀歎一聲,恐怕,回不去了,痛飲一口烈酒,酒入愁腸,瞬息間便輕鬆了許多,回頭問道:“李兄,我感覺你一直對我頗為關注到底是為什麼呢?我不明白我一個小小書童,有什麼值得你這樣的天才惦記的呢?”

這一刻兩人的眼神交彙在一起,迸發出無盡的火光,旋即兩人哈哈一笑,轉身離去,再也沒有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