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每占領一個地方,就盡量掠奪那裏的文物。1942年夏天,納粹蓋世太保機關按照上級的命令,要將察裏斯科的“琥珀屋”轉移到德國柯尼斯堡的琥珀博物館。幾天之後,“琥珀屋”全部被拆卸,並捆紮成包,用火車運走了。關於“琥珀屋”的情況,人們僅能了解這些。
1945年2月,前蘇軍攻下柯尼斯堡後,由前蘇聯科學家、建築家、美術家、考古學家和將軍組成的“琥珀屋”搜尋隊曾去柯尼斯堡,對那裏的城堡、莊園、昔日貴族的住宅、地下室以及塔頂上等可能隱藏“琥珀屋”的場所,都進行了搜尋,但沒有找到任何線索。
搜尋隊在研究了大量的材料之後,發現羅德博士是個很關鍵的人物。因為他曾是柯尼斯堡美術館館長,同時還負責柯尼斯堡琥珀收藏品的管理工作。當納粹分子把“琥珀屋”偷運到柯尼斯堡後,便交給羅德博士。聽說還在小範圍內進行展出過。柯尼斯堡解放時,這個德國人沒有逃走,而是留了下來。但不久,突然暴病而亡。
就在這個時候,聽說有個叫格格沙斯的立陶宛人知道“琥珀屋”的下落。搜尋隊找到了這個人。據他說,從1938年他就住在柯尼斯堡了,在1945年1月,有輛裝載著好幾個捆包的卡車向羅戈夫勒碼頭開來,後來就把捆包搬到舢船上,舢船衝出150米左右,放慢了速度,然後把捆包拋入波羅的海。根據這一情況,搜尋隊動用了兩艘船在當時的現場進行打撈,捆包真的被撈上來了,共有11件,但打開一看,並不是“琥珀屋”,而是軸承和汽車零件等物。
前民主德國有關方麵對此也很關心。一家大眾周刊曾刊登啟事,希望讀者對“琥珀屋”的去向提供線索。不久編輯部就收到一些來信,其中一封頗值得注意。信中寫道:“我的父親曾是中央國防軍直屬的特種部隊的成員。”
1945年2月,柯尼斯堡失陷之後,父親突然回到家裏,我曾聽他談到“琥珀屋”和一些琥珀搜集品,還有軍隊的一些秘密文件都藏在第三地下室裏。
1959年夏天,搜尋隊和這位讀者一起在該市的某些建築物、街道和廣場等處尋找過第三地下室,但仍然毫無結果。搜尋隊認為,雖然“琥珀屋”的去向至今下落不明,但估計不會轉移出柯尼斯堡。它也許就在這個發生巨變的城市的地下室裏沉睡著,以期待有朝一日能被人們意外發現。
法王巨款金幣懸案
導言:財寶曾露出了她神秘的麵紗,但真正一睹芳容的卻是上帝的仆人——神甫,之後就沒人再見到了。看來又是上帝開的玩笑。雷恩堡是法國南部科爾比埃山中的一座小城鎮,坐落在奧德省首府卡爾卡鬆市南約60千米處,雷恩堡教堂就聳立在山頂上。它雖然偏僻,但因這裏曾經發生過轟動世人的奇聞,就使它充滿著更加神秘的色彩。
早在17世紀,雷恩堡附近有位牧羊人因尋找丟失的一頭母羊,偶然走進一座“屍骨橫陳、箱子滿地”的地下墓穴,他發現箱子裏全是金幣,就裝滿自己的口袋,匆匆趕回家。牧羊人暴發的事很快傳遍雷恩堡,由於他至死也不講出地下墓穴的秘密,他終於被指控犯了偷竊罪,最後冤死獄中。
到1892年,曆經滄桑的三百年曆史使雷恩堡的居民早已忘記了牧羊人的冤案,人們更不曉得地下墓穴的秘密。但這一年,又是一個極偶然的機會,使雷恩堡神甫跨進了神秘的地下古墓,從而出現了法國近代轟動一時的奇聞。
1892年,正忙於修繕教堂的索尼埃神甫無意中發現一根圓木裏麵有一卷陳舊的植物羊皮紙,紙上寫著一些帶拉丁文的古法文。乍一看,這很像是《新約全書》裏的一些片斷,趕來查詢的鎮長也沒有發現什麼破綻,但細心的索尼埃神甫並來就此結束,而竭力想弄懂這卷羊皮紙上的文字。終於他認出了上麵寫著的一段《新約全書》中的內容,還發現了法國攝政王後布朗施·德·卡斯蒂耶的簽字及印章。為此,他還求教不少語言學家,最後,他終於悟出仿羊皮紙上寫的是有關法國女王隱藏1850萬金幣巨寶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