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台,但他搜刮來的財富卻仍留在世上。路易十六的金寶是尋寶史上最著名的財寶之一。關於他的財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至於藏寶地點至少有幾個地方,有的甚至不在法國,而在西班牙。據說,他在行宮、盧浮宮曾埋藏著一筆價值20億法郎的財寶,包括金幣、銀幣和一些價值連城的文物。不過,流傳最廣的還是路易十六隱藏在“泰萊馬克”號船上的財寶。
“泰萊馬克”號是一艘噸位達130噸,長26米的雙桅橫帆船。這艘船偽裝成商用船,由阿德裏安·凱曼船長駕駛。1790年1月3日,滿載財寶的“泰萊馬克”號在經塞納河由法國裏昂去英國倫敦途中,在法國瓦爾市的基爾伯夫河下遊被潮水衝斷纜繩出事沉沒。“泰萊馬克”號由一艘雙桅縱帆船護航,在港口受到革命者檢查時,曾交出一套皇家銀器。船上隱藏著路易十六的一批財寶和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後的鑽石項鏈。據認為,這艘船上的財寶包括以下東西:
屬於國王路易十六的250萬法國古斤黃金(約合95萬~137萬千克);王後瑪麗的一副鑽石項鏈,價值為150萬法國古斤黃金;金銀製品有銀器以及朱米埃熱修道院和聖馬丁·德·博斯維爾修道院的祭奠聖器;50萬金路易法郎;5名修道院院長和30名流亡大貴族的私財。
這些財寶的確存在,毫不誇張,這已得到路易十六的心腹和朱米埃熱修道院一名修道士的證實。一些曆史文獻和路易十六家仆的一位後裔也認為,路易十六當年確把這筆財寶藏在船上企圖轉移出國。據說,“泰萊馬克”號沉沒在基爾伯夫河下遊瓦爾市燈塔前17米深的河底淤泥裏。
1830年和1850年,人們都爭先恐後地企圖打撈這艘沉舟。但是,在打撈作業中,纜繩都斷了,結果沉舟重新沉沒到水底。
1939年,一些尋寶者聲稱他們已找到了“泰萊馬克”號沉舟的殘骸,但沒有確切證據表明,他們找到的就是“泰萊馬克”號。
要找到路易十六的金寶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之事,所以這筆巨額財寶至今仍是一大疑謎。
下落不明的莫斯科財寶
導言:拿破侖除了喜歡打仗,也喜歡財寶。喜歡的意思就是不讓別人得到,哪怕自己也得不到。1812年5月,法國皇帝拿破侖率領50萬大軍對俄國進行遠征,並於同年9月14日占領莫斯科。此時的莫斯科幾乎是座空城了,大部分居民已隨俄軍撤退,近20萬人口的城市剩下的還不到1萬人。當天晚上,城內有幾處起火,後又蔓延成大火,整整持續了六天六夜。
饑餓和嚴寒威脅著法軍。由於戰線拉得很長,交通運輸常遭襲擊,糧食和彈藥供應不上,而俄皇亞曆山大一世又不接受和談,在這種情況下,拿破侖不得不放棄剛占領不久的莫斯科,於10月19日向西南緩慢後撤。撤退中,沿途曾不斷受到俄軍和民眾遊擊隊的阻擊。就在這個時候,法軍龐大的輜重隊中有25輛裝滿了在莫斯科掠奪的戰利品的馬車突然失蹤了。自那時起,一個半世紀以來,拿破侖的這批戰利品究竟隱藏在哪兒,就成了未解之謎。
一位名叫尤·勃可莫羅夫的前蘇聯學者,他並不是研究曆史的,但在閱讀英國曆史小說家瓦·斯戈特所著的《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的生涯》一書時,對其中的一些情節很感興趣:
“因感到目前處境的危險,拿破侖深知在莫斯科所掠奪的古代的武器、大炮、伊凡大帝塔上的大十字架、克裏姆林宮中的珍貴物品、教堂的裝飾品以及繪畫和雕像等已無法帶走,但又不甘心讓俄軍奪去,所以就命令將這些東西沉入薩姆廖玻的湖裏。”
瓦·斯戈特是一位注重史實的作家。他這本書的完成和出版是在1831至1832年之間,離拿破侖遠征莫斯科僅隔20年。勃可莫羅夫由此而認為,對於這件事在那些曾參加了這次遠征的人的手記或回憶錄中應有所涉及,於是決定要查閱一下與拿破侖同時代的人是否提到有關戰利品的情況。
拿破侖在敗退時,曾和兩名親信乘著雪橇往西疾馳,其中一人名叫阿侖·德·歌朗格爾。勃可莫羅夫在他的回憶錄中見到如下一段話:“11月1日,拿破侖從比亞吉瑪退走。11月2日,我們來到了薩姆廖玻。第三天,到達斯拉普柯布。在這裏,我們遇到大雪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