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人才湧動,各盡其用,實現人的價值最大化(3 / 3)

四是要營造一個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健全人才激勵選拔機製。“人才的成長從根本上取決於人才工作製度和機製”。要營造鼓勵人才幹事業、幹成事業和幹好事業的社會氛圍。“工作特性模型表明,能夠調動人才積極性的是挑戰性的工作、工作的社會性、意義、自主性以及成就反饋”。對於經濟欠發達的寧夏來說,如何創新機製,為人搭建一個創造事業的平台尤為重要。

2009年3月底,習近平發表講話,強調以改革創新精神做好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他說:堅持標準,創新機製,才能確保優秀年輕幹部脫穎而出。抓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及時發現使用年輕幹部中能夠擔當重任的優秀人才,是年輕幹部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要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選拔任用優秀年輕幹部;要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健全完善有利於年輕幹部脫穎而出的選拔機製,以落實領導班子配備年輕幹部的要求和後備幹部集中調整為重點,做好年輕幹部選拔工作。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講:一個地方,如果年輕幹部培養選拔工作做好了,就會有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就會多出幹部,出好幹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認真研究優秀年輕幹部成長規律,按照《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有關規定,探索建立有利於優秀年輕幹部脫穎而出的選拔機製,把優秀年輕幹部選拔上來。

把人才培養作為用好人才的前提。隻有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會誕生偉大的思想,一個擁有偉大思想的國家,才能擁有不斷前行的力量。為在職人員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包括讀碩士、博士、海外留學等等,而不要限製資曆、級別、工作年限,通過考試公平競爭,選拔有能力的、年輕的、優秀人才,提倡唯才唯賢是舉。對於學習回來的幹部、員工要予以重用、提拔,才能把知識興區、人才強區落到實處。而不是幹部、人才選拔培訓完了,回到原單位,連合適的崗位都沒有了。

創新選拔機製,重實績而不是憑資曆熬時間晉升。形成能進能出的用人機製。對於長期沒有作為的幹部、職工,以政策、待遇、基金引導,提倡幹部退出機製。比如原副處級待遇幹部願意提前退休,可享受正處工資級別待遇。正處級待遇幹部願意提前退休,可享受副廳工資級別待遇,以此類推。對於幹部人才的選拔,重在看實績,建立科學客觀的實績評價標準,對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幹部人才予以特殊提拔或者以獎金和基金的形式獎勵。

把發現人才、推出人才作為領導政績考核的一項標準。對於善於發現人才、推薦人才的領導實行物質和精神獎勵,以獎金或者人才推薦基金形式予以獎勵。自治區黨委、政府應該以人才的培養、發展和使用情況考核自治區人事部門的人才工作,獎勵相關責任人。

五是搭橋鋪路,提倡本地人才走出去。我們培養人才要有國際視野,培養的目的應該是為寧夏、全國乃至全球的經濟社會、人類的事業而培養的。事實勝於雄辯。無數的從寧夏走出的人正在區外或者國外做著應有的貢獻,實現人的價值,反過來他們還會關注家鄉的建設,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做著傑出的貢獻。

培養的人才應該參與到整個國家乃至世界的人才競爭中去,要能夠“動”別人的“奶酪”,從寧夏走出去,同時也解決了寧夏的就業問題。因此,應該提倡本地畢業生到外地就業,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工作就業,為他們架起橋梁。使得我區的畢業生能夠在大城市中得到鍛煉,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同時選送優秀的人才到外地學習、工作鍛煉,為願意到外地發展的專家學者提供支持。

這是因為大城市相對經濟水平發達,人們觀念比較超前,社會生產力也較為先進,畢業生在大城市工作鍛煉,可以學到更多先進的理念、知識技術。專家學者等到了外地有更大的空間去發揮才幹,而這些在外地的寧夏人也不會忘記曾經養育過他的家鄉。

六是創造平台,也歡迎人才再回來。我曾經有個同學,在外地大學畢業後留在當地工作,過了幾年後,覺得父母都在家鄉,又想回到家鄉工作,陪在父母身邊。可是在寧夏聯係工作,人家說他不是寧夏戶口,無法辦理工作。這樣使得有著外地戶籍的寧夏人很尷尬。積極引進外地尤其是經濟發達城市大學的優秀畢業生(包括寧夏生源畢業生)和願意在寧夏做事業的專家學者知識分子,為他們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這是因為他們有著在外地的學習經曆,掌握了較好的專業技術知識,同時他們的眼界比較寬廣,可以把外地的好經驗、好方法帶到寧夏來,在寧夏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因此,我覺得寧夏應該敞開懷抱,迎接一切願意來寧夏幹事業的人。

七、實現人才的價值最大化。“從哲學價值論的角度看,個人的價值分為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兩個方麵。人才的價值同樣也分為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這兩個方麵!這兩個方麵並非空間上劃分的兩個領域,它們是密切結合和滲透在一起的。人才的社會價值更多地表現為他通過自己的活動在多大範圍多大程度上滿足了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單位、社會和國家創造了多少價值,而社會國家也相應地給了他多少報酬,包括物質方麵的待遇和職稱、地位、榮譽等,以作為對他的社會價值的確認或證明。人才的自我價值則在於他的存在和活動對自己發展需要的滿足,更多地體現在他的才能、興趣、個性以及生命體驗、生活體驗的滿足感等方麵。把社會需要與個人需要有機結合起來,把價值創造與價值享受銜接起來,在實現社會價值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自我價值,這是人才成長和價值實現的基本途徑,也是一條基本規律,無論在曆史上還是在現實中,無論從國家角度說還是從個人努力方麵說,凡是二者結合比較好的時候和地方,人才就比較容易湧現出來,人才的價值就容易得到較好的實現,事業就容易發達興旺,社會各方麵就發展得比較快比較協調。”因此,人才工作要既要重視國家、社會利益,也要重視人才的個體的利益,使二者有機結合。因為國家、社會利益就是使個體的人生活得更好、發展得更好,反之,個人的發展也必然促進國家、社會的發展,二者相輔相成。

綜上所述,合理引進人才,重視本地人才的培養、成長,營造一個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健全人才激勵選拔機製,提倡人才“走出去,再回來”,使人才湧動,各盡所用,最終實現人的價值最大化,把人才開發作為我區振興的第一推動力,要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氣魄,這對於寧夏經濟長遠的發展和有效的增長是極其重要的。

寫於2009年6月18日,同年該文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才辦組織的征文活動中,獲全區“科學人才觀”大討論征文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