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提高說話水平的途徑(3)(1 / 3)

並非所有的時機都是適宜真正正式的會談。比如說,當你走進某人的辦公室,你想花上一二個小時與他談些重要事情,但你發現他正十分忙碌於公事或者私事,那麼這絕對不是一個好時機,因為你無法預料對方完全注意或專心。

②事先知道你的會談是哪一種形式,就像讀書的方法,要將一本書讀好的第一個原則便是知道你要讀的是哪一種書。讀一本小說和讀一本曆史書的方法是不一樣的,而讀這二種書的方法又不同於讀有關哲學或科學的書籍。

例如,認真嚴肅型的會話,其主題、討論目的都彼此不同。要先清楚你將進行的會話特性,是實際的呢,還是理論的?以及它的大要。

③不管是那一種形式的會話,注意選擇適合的人選。不要想跟每一個人討論每一種話題。就算是你最好的朋友,如果缺少這項能力及興趣亦不要和他們談論。但是有時候也並非是能力及興趣的缺乏使然,而是有些人性情不易親近,或者彼此個性不合等。如果說張三和李四彼此厭惡,那麼就不要將他倆牽扯在一起會談,因為這麼做隻會引出他們情感上的敵對罷了。

最重要的,絕對不要和一個對討論主題排斥且敬而遠之的人談論。當你知道某人是無法說服的,就不要嚐試去說服他。當你知道某人對這話題的真實性抱著強烈的懷疑態度時,你就不要嚐試去和他討論、解釋以改變其心意。因為他隻會對所有的論點和答案裝聾作啞,或者堅決站在反對的立場。

④某些特定的事情是忌諱討論的,所以我們就得避免談論到它。如果不遵守這項規則,那麼雙向溝通隻會變成彼此偏見的交換。

如果談論的是關於每個人不同的嗜好、興趣,那在這個會談中,你的了解程度隻能做到別人跟你所不同的愛好,以及為什麼他喜歡的卻正是你所不喜歡的。關於這種差別是不需要爭辯誰好誰壞的,如果你這麼做,那隻是個人時間的一種浪費。

除了喜愛不同無法討論爭辯之外,還有私人的觀念和成見也是同樣的。當這出現在會談上時,我們隻能從中知道每個人不同的觀點和先入為主的偏見,但我們卻不能想借著討論而達到使對方放棄他的看法而接受我們。像這種事情是無法達到心靈相通的,而如果你堅持要爭辯的話,那也隻是徒勞無益的。

⑤不要光聽自己所說的。我們都曾有下麵會話的進行的經驗。當張三在說的時候,李四則保持沉默。但李四卻不是在聆聽張三所說的話,而是禮貌地等待張三說完,然後再開始發表自己內心想說的事。而李四所說的可能與張三講的無關。

而當李四說話時,張三亦禮貌地等待——但也不是在聆聽。當李四講完後,張三趕緊繼續他先前的話題,或者說些和李四剛剛發表內容無關的其他事情。這樣的情形就好像兩個人各在不同的房間說話,因為隻有自己一個人在聽話。

⑥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則是在你聽問題時需要密切注意。那就是在回答之前努力去了解問題,而後呢,根據你的理解程度來回答問題。很多人把問題視為隻要說出話來就好,而隨意地說出當時心裏想到的事,也不管他們的回答是否跟問題有關。

當你對被問到的問題一點概念也沒有時,不要貿然地回答。你必須請求詢問者將問題解釋一遍,或者用你比較能明了的方式再重述一次。當你完全不明白問題時,實在沒有必要回答之,努力尋求了解後再嚐試作答。

⑦如果在會話中你是一個問者而非答者,那麼你必須要求自己的問題盡可能的明白。不要做一個懶惰的詢問者,不要認為因為你自己了解問題,那麼你表現出來的方式別人亦會明白。你或許需要以多種不同的方式來發表你的問話,然後努力發現哪一種方法最能抓住別人的心、最易讓人明了。

⑧關於良好的嚴肅型會話裏的詢問還有一個規則。有些人認為他們在從事會談中,他們能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詢問,並且對答案也都欣然接受,沒有批評疑問。這種方式在為了某些特定目標的特定情況裏,可以算是非常有用的詢問方法。但在雙向溝通裏卻無法抓住重點。

⑨當別人在說話時不要打岔。千萬不要太沒耐性,急著在他人未說完時將自己心裏想的表現出來,也不要認為你能根據說話者前麵的言論而知道他將說些什麼而打斷他的話;讓說話者有機會發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