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特殊心理狀態下說話的冗餘度大
感到心疼的事常會提起它。兒子丟了塊手表,回家給媽媽一說,媽媽氣不打一處來,少不了嘮嘮叨叨,兒子覺得自己理虧,沒有什麼話可說。可是,他媽媽竟每隔三五分鍾嘮叨一次,沒完沒了,小夥子心煩了,跟媽媽吵了起來。可見,心疼的事提過則罷,不可老重重複複地提,對這一點女性尤其應該注意。
在突然死去親人的時刻需要傾訴內心的悲傷。有個中年人突然死了妻子,料理完喪事,第二天他的同事一撥一撥地來慰問。他在極度悲傷的時刻,見到許多往日同事來家裏哀悼死者,對生者表示關懷、體貼和幫助,感到融洽和親切,感到一種滿足,沒等來人詢問,便主動把死者死亡的經過、後事的料理述說一遍,誰來就對誰說。別人勸他注意節哀,保重身體,要他別說了,他還是一個勁兒地說下去,因為訴說一番,把心裏鬱積的話都掏出來,他反而覺得輕快。
雙方情感互相依戀時常常重重複複說一些情話。戀愛中的男女青年總希望聽到對方反複傾吐愛慕的話。身份和對象不同,傾吐情話的方式也不同。農村青年一般愛說:“我跟你好一輩子”、“咱倆過吧”。城市青年情話的內容多,同義反複的頻率大。
有生理困境的老人總希望聽到別人在他們的麵前嘮叨個沒完。女孩子一般比較理解老人這種心理,願意多陪老人說話,因而討得長輩的喜歡。不過,陪老人說話也得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有人得慢性病十多年,飯都吃不下去,手腳浮腫,心裏難受得很。此時你若跟他叨嘮個沒完,這就討人嫌了。一切以適度、恰當為原則,需要多嘮叨時多嘮叨,需要安靜時安靜。
(4)冗餘度大小應視情況而定
區別不同對象。高三了,有些學生怕考不上大學,學習的壓力很大,吃,吃不好;睡,睡不香,鬧了個神經衰弱。可是,也有些學生滿不在乎,不緊不慢,上課還偷著看武俠小說。班主任想提醒這部分學生,如果在班上泛泛地號召-大家抓緊時間複習功課,迎接高考,那些神經衰弱的學生聽了會更加緊張。對他們來說,壓根兒就不應該提起這件事。相反,對他們的過分用功還應該提醒他們多注意健康。而對那些不用功、懶懶散散的學生,那就非多說幾句不可。
要多為對方著想。有人不針對問話人所提的問題作答,先撇開對方最需要了解的主要內容,按他自己的思路,一五一十地述說許多對方不大關心或早已知道的內容,這等於說了許多多餘的話。《兒女英雄傳》第12回記載安公子從北京去南方尋找父母,路上遭遇千辛萬苦,最後才平安到達目的地。安公子先到一家旅館打聽母親住在哪兒。他對掌櫃說:“借問一聲,有位安老太爺家眷的公館在哪條街上?”一看問話人這個焦急勁兒,掌櫃照理應對對方提出的問題迅速作答。可是,這位老板還像平常聊家常似的,從頭到尾聊下去,先為安老太爺的遭遇打抱不平,再說安老太爺的妻子被迫找公館住,把安公子的問題撂在一邊,把個安公子急得抓耳撓腮,火燒火燎,無奈隻好按捺著性子聽下去。直聽到掌櫃的話差不多說完,安公子又問:“這公館在哪兒?”老頭兒這才說:“就在東邊兒隔一家門麵,聚名店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