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腎病綜合征,腎囊腫,乙型肝炎,肝大,腹水——氣陰兩虛,水濕壅盛(1 / 1)

張××,男,60歲,廣西南寧人。

首診:2010.6.30

全身水腫半年餘。半年多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下肢水腫,漸及全身,至當地醫院檢查發現,B超:雙腎實質回聲增強,腎囊腫,肝大,膽囊壁水腫,腹水,血生化:ALB14.8g/L,SCr85μmol/L,TC7.74mmol/L,24小時尿蛋白5.2g,兩對半“小三陽”。刻下:全身水腫,雙下肢按之重度凹陷,腹部脹大,納可,尿少,大便日行2次,夜能平臥,無胸悶氣喘,舌苔黃,舌質紅,脈細。治擬補氣養陰、淡滲利水法。

二診:2010.7.7

藥後全身水腫減輕,腹部明顯縮小,體重由原來的90kg降為70kg,尿蛋白由3+減為2+,苔黃,舌質紅,脈細。肝腎氣陰兩虛,治療有效,踵武前置。

三診:2010.7.14

腫勢明顯減退,體重又降至65kg,腹圍縮小,但覺藥後脘脹,苔薄黃,舌質紅,脈細。

上方去生地、山萸肉、女貞子,加枳殼10g,佛手片10g,當歸20g,赤白芍各10g,枸杞子30g。

四診:2010.7.21

體重減至62~62.5kg,脘脹緩解,下肢水腫減退,唯足踝部水腫,大便不成形,日行一次,納可,舌質紅,苔薄黃,脈細。24小時尿蛋白量7.78g,血ALB14.6g/L。前方有效,踵武前置。

7月7日方去山萸肉、生地、女貞子,加荷葉10g,當歸20g,赤白芍各10g,枸杞子30g。

按本案是腎病綜合征水腫期的案例。該患者因同時患有乙型肝炎、肝大及腹水,因此,雖有大量蛋白尿,外院不敢徑用糖皮質激素及細胞毒藥物。鄒師辨證本例屬於氣陰不足,水濕壅盛,治以補氣養陰、淡滲利水,方選參芪地黃湯、五苓散合五皮飲加減。方中重用黃芪、太子參,分別用至50g、40g,取其補氣生津,並能調節免疫之意。重用豬苓及茯苓皮,分別用至40g、50g,輕藥重投,淡滲利濕。首診服用7劑,全身腫勢即減半,二診時體重由原來的90kg減至70kg,再服7劑,體重繼減5kg,腫退明顯。由此五苓散之淡滲利濕的作用可見一斑。鄒師的經驗是,水腫明顯時,淡滲利水藥的用量要大,茯苓與茯苓皮的區別在於,前者重在健脾,而後者強於利水滲濕。該患者服中藥4周時,體重減至62kg,水腫退後治療轉以降低尿蛋白為主。使用雷公藤多苷片半月後尿蛋白降至4~2g,將治療方案帶回當地繼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