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劃麵紋還有其他多種原因:如一家連著幾個孩子夭折,新生兒便要劃麵紋,以免死神認出這個新生兒,把他帶走,以使其長大成人。有的孩子如果死了父親,孩子便要劃麵紋,避免他父親的鬼魂把他帶走。有的家長因孩子非常漂亮或聰明過人,怕惹來人們妒嫉,便將真主的美名劃在他的臉上。
送雞報喜
墨西哥的米傑肯至今保留著一種頗具特色的古老的風俗:為了慶賀嬰兒出生,人們都會送去一隻雞,並且把雞毛插在小孩的帽子上,說是雞對於初生嬰兒是報吉的響鈴,預示好運氣將會永遠伴隨孩子。對於來自異國他鄉的遠方朋友,主人送上幾張親手製作的雞神剪紙,就是表達著一種對客人的崇高的感情。
這個古老的習俗來自於一個古老的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美麗的雞神,不甘於天宮寂寞,下凡來到人間。有一次當她穿過深山老林的時候,迎麵碰上一隻凶猛的美洲虎,惡狠狠地向她撲來。在這緊要關頭,一位老獵人及時趕到,用槍打死了這隻猛虎,使雞神死裏逃生。
後來,雞神為了報答老獵人的救命之恩,從天宮取回玉米、水稻的種子,撒在老人家的土地上,並教給他如何耕地、種地、收割和食用。從此以後,這塊地方變得山青水秀、五穀豐登,老人家也過上了好日子,雞神從此也與當地結下不解之緣,當然雞也就成為善良和美好的象征。
婚紗
一般人認為戴婚紗的習慣可能是源於英國。
英國人結婚要穿禮服,新郎穿長禮服;新娘身著白衫、白裙,頭戴白色花環,還要罩上長長的白衫,手持白色的花束。總之,英國人崇尚白色,認為它象征愛情純潔、吉祥如意。
其實,戴婚紗的習俗可以追溯到更早。在公元前10世紀,當時兩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頭紗。在古希臘,舉行結婚儀式時不隻是新娘要戴亞麻或毛織成的頭紗,一對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羅馬時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顏色的頭紗以示區別。
中世紀以後,宮廷貴族之中逐漸出現了用珍珠裝飾的花冠。
爾後,發展成白色頭紗,並且尺碼不斷延長,並逐漸遍及歐洲各地。
訂婚戒指
1477年,奧地利皇帝麥士米尼深深地愛上了保根地的一位漂亮的公主瑪利。為了討瑪利的歡心,麥士米尼派人送去了一枚為其特製的鑽石戒指,這枚戒指用鑽石鑲成了一個英文字母“M”,是瑪利的縮寫。就是由於這枚戒指感動了瑪利,奪得了瑪利的愛情。從此以鑽石戒指作為訂婚信物,便成為西方人的悠久的傳統。
婚禮撒彩紙碎
在西式婚禮中,常常可以見到來賓向新人撒彩色紙碎,作為對他們的祝福。
這種風俗起源於意大利。中古時代,意國有這樣的風俗:凡參加婚禮的人,都需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繽紛而細小的糖果,祝願這對新人以後可以過上甜蜜的生活。
到了19世紀,人們把糖果改為彩色紙碎,但名稱卻沿用了下來,因為意大利文中糖果與碎紙為同一詞語。
婚禮蛋糕
世界上許多民族舉行的結婚典禮上都設有婚禮蛋糕助興。
遠在羅馬時代,達官貴人的家庭舉行的婚典上就已經設有一個特大的蛋糕。新娘和新郎要與眾賓客共同分享這個蛋糕,而且還要把蛋糕舉在新娘的頭上分切給前來參加婚典的客人。據說此舉是富裕的象征。所有吃了婚禮蛋糕的客人的生活都會變得富裕起來。在美洲,不少印第安人部落舉行婚典時,都由新娘把特製的蛋糕作為禮物送給新郎,表示願意把幸福和富裕帶給自己的如意郎君。
在歐洲,參加婚禮的客人都習慣把調有香料的蛋糕作為賀禮送給新郎、新娘。這些賀禮往往堆積如山,新娘和新郎則要在這一大堆婚禮蛋糕麵前互相親吻,表達愛意。
蜜月
所謂“蜜月”(honeymoon)一詞中honey本意是蜂蜜,moon代表月,而把這名稱翻譯成“蜜月”,除了使人聽起來有甜蜜幸福的感覺外,並沒有確切地表示出新婚的含義。
“蜜月”這個詞實際上是古代搶婚習俗演變而來的。英國古代的條頓族流行搶婚,丈夫為了避免搶來的妻子被對方搶回去,隻得在新婚期間帶著妻子到外地過一段隱居的生活,每臼3餐喝蜂蜜釀成的酒,連續喝30天,恰巧是一個月,據說這就是蜜月的說法的由來。
那麼為什麼古代的蜜月夫妻飲用的是蜂蜜釀成的酒,而不是其他酒類呢,這是因為英格蘭無法栽培葡萄,蜂蜜卻隨處可見,所以自古以來英國人就有喜歡飲用蜂蜜酒的習俗。他們取下蜂窩,從裏麵拿出蜂蜜,再用滾水來煮蜂窩,使蜂窩發酵而成為蜂蜜酒。抓周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