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事夫(19)(1 / 2)

皇甫規的妻子自己有美色,有文采,可是這個並不一定令人仰慕、尊重,真正讓人尊重的是她的節義。古人有句話講,“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三軍的元帥可以把他拿下,但是他一介草民的這種誌向,他的節義,你沒辦法奪他,最多隻能讓他死,但是不能讓他丟掉自己的誌向。董卓為人如此狠毒,他的果報當然也是不好的。董卓後來親信呂布,呂布是位很驍勇的大將,認董卓為義父。呂布跟他一樣好色,結果中了貂蟬的連環美人計,義父義子兩個人之間因為貂蟬而發生爭搶,最後呂布親手把董卓給殺死。當然呂布最後也被曹操捉拿了,也被曹操殺了,這些沒有德行的人都沒有好下場。當董卓死了以後,消息傳開了,百姓在路上載歌載舞歡慶,而且董卓的屍體都被扔在街道上被人唾棄,他的家族全都被滅掉了,這是果報。所以不可一世的人他再有權有勢,他也隻能是得逞一時,而在這當中他不能積德而去造惡,這種威勢很快就沒有了,命中注定一定是墮到惡道去。像董卓這種人肯定是墮地獄,而皇甫規的妻子為義而死,肯定升天堂。所以看曆史看多了才真了解,怎麼能夠造惡,怎麼能夠不義?生命都不足惜,隻有真正有道義,讓我們靈性提升,這才重要。

呂新吾的《閨範》裏麵又講到一個故事,這個人叫俞新,他的妻子聞氏,紹興人。俞新死了以後聞氏年紀尚幼,公公婆婆擔心這麼早就喪夫,怕她不能守節,所以就想把她重新嫁了。結果聞氏就哭著對公公婆婆講,說“一身二夫,烈婦所恥”,我覺得再嫁很可恥,我寧可失去生命也不能夠無恥。現在公公婆婆年老了,而兒子尚幼,我怎麼能夠拋棄,說完之後把自己的頭發剪下來。過去女子都留長發,如果是把頭發剪掉了,這就是毀自己的相。她把自己頭發剪掉之後就發誓守節。後來婆婆有病,病得很厲害,結果失明了,聞氏就每天用自己的舌頭舔婆婆的眼睛,她婆婆竟然雙目複明了。

我們現代人看到這種情形就有點想不通,是不是聞氏的口水能夠治眼睛?拿那個口水去化驗化驗,到底裏頭有什麼樣的營養,有什麼樣的配方,我們製作來治瞎眼。那你去研究,你研究不出來道理。她能夠把她婆婆的眼睛治好,不是她口水怎麼樣,是她真正有孝心。在《俞淨意公遇灶神記》裏麵我們也看到這樣一個例子。俞淨意公他的兒子早年失散了,因為俞淨意他自己後來認真改過,斷惡修善,改造了命運,他的兒子也找到了。俞淨意公的夫人因為哭兒女的原因,雙目失明了,這個兒子見到她母親,也是用舌頭舔他母親的眼睛,也讓他母親雙目複明了,孝心使然。

現在科學家也逐漸在證明心的能量,意念的能量真有。你看日本江本勝博士的試驗,他發現人的善心使水的結晶很美,人以惡心對水,水的結晶就很醜、難看。同樣的水,它有不同的反應,因為人的心不一樣,意念不一樣。人身上百分之七十是水分,我們的眼睛也不例外,細胞裏麵百分之七十是水。那聞氏用這樣的孝心、愛心舔她婆婆的眼睛,我們就能想象這個結晶就變得很美,原來有的那些毒素很可能就轉化了,眼睛恢複了正常,應該是這個道理。孝心、愛心能治病,不是什麼所謂神奇的很玄的感應,它不是迷信,是聞氏孝心真誠就有這樣的感應。

她的公公去世得早,因為家裏窮,後來婆婆去世的時候連埋葬的費用都沒有,於是聞氏就跟他的兒子一起去背土,一點點把婆婆埋葬了,而且痛哭哀悼,那種悲嚎的聲音讓聽的人都覺得非常的感動、不安!可見得聞氏那種純孝的心,她之所以能夠為夫守節,我們就了解,因為她有孝心。所以呂新吾先生說“未有貞妻不為孝婦者”,這個貞良的妻子從孝婦而來,孝女而來,人有這個孝心,她才能夠有這種堅持,她不把自己的利益擺在心上,她隻看道義,隻有恩義和情意。所以像這樣的節婦,雖然那一生有這不幸,但是不幸的苦難卻造就了她可貴的德行,這種人這生過完了一定是到好地方去了,這些不幸和苦難就成了她提升境界的增上緣。所以一切就看我們自己存什麼樣的心態。

這些故事我們現代人看來可能有的人覺得真是了不起,肅然起敬,這種崇高的道義真是讓我們正氣提起來了。可能也有的人覺得她們這麼做不可思議,現在人哪還講這些?結婚了又離婚,離婚了又結婚,這是常有的事情,他不能理解了。甚至有人會起而反對:這都什麼時代了還搞這些封建的、禁錮女性的道德。當然對於這些???論,我們也不必去跟他們辯解。這是什麼?人各有誌。現在又是民主社會,各人說各人的,各人走各人的路,善道自己走,隻能要求自己做,不能要求別人做。所以我們講女德教育是把古聖先賢的道德,婦道的教育重新提起來,給大家做個參考。你如果這一生想做聖人,你就按照這樣做。

聖人能不能做?孔老夫子在《論語》裏麵講,“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想要做聖人,我想要求仁就得仁,斯仁至矣,求仁則得仁,你就是個仁人。女子也能夠做仁人,也能做聖賢,沒有別的,就是把“利欲”兩個字放下就行。為什麼我們不能做聖人,心中有對利欲的貪愛,在利欲麵前,義就擺在第二位了,利和欲就擺在第一位了。義是天理,如果天理不能戰勝人欲,那當然你就做不了聖人。聖人沒別的,就是朱熹朱子講的“存天理,滅人欲”。《大學》裏講的格物。格物功夫,格是格鬥,物是物欲,跟自己的物欲格鬥。就像打仗似的,你打不過他就被他打敗了,所以這個時候隻要我們咬緊牙關,克服自己的貪念,自自然然你能戰勝自己的欲望。這個欲包括財色名食睡這些欲望,你能戰勝,你就是個義人,你就是仁者,你就成聖賢了。這一生成聖賢,你得大眾的恭敬,由衷的敬佩,你是行人之所不能行,忍人之所不能忍,來生你一定是到善道,到好地方。如果你能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那決定往生,你是善人,而且是上善人,極樂世界是上善之人聚會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