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畫家丟勒
阿爾勃萊希特·丟勒(1471~1528年)是德國傑出的油畫家、版畫家、雕刻家和建築師,擅長小型傳統宗教畫,尤其是木版畫和銅版畫。木版畫代表作為木刻組畫《啟示錄》,共16幅,以《四名騎士》和《天使鬥惡龍》兩幅最為傑出;銅版畫代表作品有《騎士、死神相魔鬼》、《在書齋裏的聖哲羅姆》和《憂鬱》等。丟勒有“名手版畫”之稱,其著名油畫《四使徒》長期享有世界聲譽,堪稱德國繪畫藝術的經典之作。而他為佛羅倫薩奧爾桑梅克教堂雕塑的《聖喬治》大理石像,則是其雕刻藝術的代表作。丟勒的藝術理論作品是四卷本的《人體解剖學原理》。
小漢斯·霍爾拜因
小漢斯·霍爾拜因(1497~1543年)是德國卓越的肖像畫、水粉畫和寫生畫家,也繼承和發展了佛蘭德爾的繪畫傳統,皮托馬斯·莫爾讚為“奇才的畫家”。主要繪畫作品有《巴塞爾市長邁耶爾像》、《伊拉斯謨》、《英王亨利八世》、《外交家莫列特》等。
法國文藝複興
法國的文藝複興受意大利和北歐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很大。北歐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和一些意大利人文主義者都曾在法國遊曆、講學,傳播人文主義文化。意大利戰爭中,法國國王和貴族從意大利帶回大量人文主義作品、藝術珍品和古代作家手稿,深深影響了法國文化藝術。法國文藝複興是在繼承和吸收國內外優秀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法國文藝複興開始於15世紀末,繁榮於16世紀。人文主義運動鮮明地形成兩派,一是以“七星詩社”為代表的貴族派,一是以拉伯雷為代表的民主派。
“七星詩社”
“七星詩社”是16世紀法國著名的人文主義團體,以大貴族龍沙和杜貝雷為首。他們以建立法蘭西民族語言風格的文學和詩歌為己任,主張用民族語言寫詩,要求詩歌韻律和諧、形式自然,反對浮誇和用拉丁語或其他外國語寫作,在語言和詩歌理論方而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們的這些主張,反映了法國民族意識的覺醒,促進了法國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學的發展。
拉伯雷與《巨人傳》
拉伯雷(1494~1553年)是繼薄伽丘之後享譽歐洲的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是法國文藝複興時期民主派的代表。他曆時20年完成的長篇諷刺小說《巨人傳》,主要寫卡岡都亞、龐大固埃父子兩代巨人的活動史,這兩位巨人象征著人要有強健的體魄,以智慧和力量戰勝愚昧和黑暗,並以誇張的手法歌頌人的力量,嘲諷了宣傳禁欲主義的教會和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貴族。拉伯雷的小說具有深刻的平民性,內容通俗易懂,語言豐富多彩,比喻生動活潑。《巨人傳》是一部現實與幻想交織的現實主義作品,在歐洲文學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初步確立了小說體裁在文學上的地位,其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諷刺藝術,對後來歐洲許多作家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波丹與《論國家》
波丹(1530~1596年),法國政治思想家,是法國文藝複興運動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主要著作為《論國家》。他主張維護君主專製製度,鞏固統一的民族國家。他認為國家權力至高無上,主權是統一不可分的,君主是國家主權唯一的擁有者,任何臣民不能與之分享。波丹的主權論,矛頭直指覬覦世俗權力的教皇和鬧分裂的封建貴族。波丹還竭力維護資產階級的財產私有製,他聲稱,任何君主都無權侵占別人的財產,無權擅自征收捐稅。
英國文藝複興
16世紀,由於新航路開辟後海外貿易發達,英圍國力逐漸強大起來,民族主義情緒高漲。這一時期的英國,在文化上出現了一個活動頻繁、佳作競出的局麵。一如14世紀的意大利,文藝複興在英國是以重新發現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典文化開始的。英國文藝複興運動雖然稍晚於西歐大陸,但取得的成就很高。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托馬斯·莫爾和莎士比亞。
約翰·柯列特的人文主義
約翰·柯列特(1467~1519年)是英國牛津大學人文主義小組的核心人物。這個小組受伊拉斯謨的影響很大,初期的活動主要是研讀意大利文藝複興“文學三傑”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的作品。柯列特在意大利學過希臘語、法學及教皇的著述,自1496年起,連續6年在校內開設轟動英國學術界的“保羅書簡”專題講座課。柯列特不僅解釋字義、語法,而且從文獻學、語言學角度,在深入鑽研的基礎上講解聖書。1508年,柯列特創辦了名為“聖保羅中等學校”的新式學校,這是一所完全不受教會控製、接受倫敦商會和紡織工廠主資助的學校,也是傳播人文主義思想、主張宗教改革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