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球速。增加球速可以拉直球路,減少彎曲的程度,從而減小射入角。減低球速效果相反。
改變犯規線角。助走時位置向右移(右手)能增大射入角,向左移則減小射入角(左手相反)。
改變球重和球的不平衡重量。球的積極重量能增加射入角,消極重量能減小射入角。
改變投球時的提力。投球時增加提力能增加射入角,減小提力則相反。在采用增大或減小射入角的方法時,每次宜采用一種方法。
用2號目標箭頭為基準的標準型投球,射入角一般隻有2.5度至5.5度。而愈接近最外側(以第一木板到第七板木板為基準)進行投球,射入角則愈理想。
〔五〕全中球的作用力
正確的作用力,是使球在瓶台上按照要求的偏離度穿過球瓶,並使球瓶順著完美的全中次序被擊倒的能量。
作用力包括的內容很多,它是手臂的提力、球的旋轉、指力和鉤力等的總稱。其中最主要的應該是放球時拇指和無名指、中指的位置和它們施加在球上的力。作用力還往往引申包括擊瓶袋時,球本身所有其他因素造成的力。如球道情況、球速、球重、球的不平衡重量、瓶重和瓶的重心、犯規線角和射入角等等因素。這些因素彙聚在球身上所產生的作用力使球到達瓶袋,衝擊球瓶並通過瓶台。
如果球到達瓶台時作用力過大,則它撞進瓶袋後,將不依據①~③~⑤~⑨號瓶位的偏離途徑。豎瓶區左側留有補中瓶,往往說明球的作用力過大。
如果球到達瓶袋時作用力不夠,球將向袋角外側偏離,擊中③號瓶偏多,而擊中⑤號瓶偏少,甚至擊不中⑤號瓶,留下⑤~⑦、⑤~⑩、⑧~⑩、⑦~⑨等分瓶時,往往說明球的作用力不夠。
如果球的作用力適當。它在18.5塊木板處進入瓶袋,按照正確的偏離方向。即貫穿第十七塊木板的“S”形偏離方向前進,這樣就能產生正確的倒瓶方式。所以,球在瓶台中行進的方向,是球作用力是否正確的主要標誌。影響球作用力的因素很多,改變作用力不限於放球時手對球的控製,要全麵考慮如何才能保證正確的作用力,使投出的球正確的獲得全中。
〔六〕全中球的球位調整
保齡球愛好者總想在每次投球時,能投出一個又一個完美的全中球,但實際投出的球往往不是偏低不到位,就是偏高超位。
所謂偏低不到位,是指球擊中③號瓶或以③號瓶為主的那條角度線(左手球員是②號瓶或以②號瓶為主的角度線)。在這種情況下的調整,應先檢查一下:站位是否正確?滑步終止時,橫向有無錯誤?球的落點是否正確?通過目標箭頭是否準確?如果這些都沒有問題,那就必須進行其他方法的調整。如角度線瞄準方法的調整;或者加強中指和無名指的鉤提;或者將身體稍向左側移動;右移;塊木板的調整。通過這些方法的調整來修正偏低的問題,從而達到準確擊中瓶袋的目的。
所謂偏高超位,是指球擊中②號木瓶或以②號木瓶為主的錯誤角度線。首先同樣應先檢查一下:站位是否正確?滑步終止時有無橫向誤差?球的落點是否正確?通過目標箭頭是否準確?然後進行必要的調整。同時還可進行角度線瞄準方法的調整。如果球稍偏高,一般在原來的站立位置向左移l塊木板即可得到調整。球速太慢(沒有達到中速)也是出現偏高的另一原因。因此必須增加球速,相對拉直角度線才能減少轉彎力,糾正偏高位。
〔七〕投全中球應注意的事項
選擇最佳角度線,確定站立位置:決定站立位置的基準線和球員的腳有關。直腳(右手球員)以左腳內側線為準,內八字腳以左腳前部內側線為準,外八字腳以左腳跟內側線為準。
麵向目標站立後,球員要對心理和情緒進行自我調節。調節的方法以意念為主,程序為集中——放鬆——集中——深呼吸——起步。
助走時,要確保身體平穩和步幅自然,步幅和節奏要保持一致。手腳配合應高度協調,左手外展要有推牆之感。
助走和滑步時要努力減少偏離傾向,滑步終止時,右腳向右後自然伸出,腳尖點地保持好身體平衡。雙肩和犯規線平行,左膝蓋、左腳尖在—直線。
放球的瞬間不能過早或過晚。在握球的右手離左膝蓋150厘米左右時將球推出。要根據不同的角度線要求來采用不同的落球距離。
投球時,前臂不要用力,要依靠自然擺動的慣性力,在滑步停止時的一瞬間求得加速度,將球往目標上送。注意投球出手後的延伸動作。下顎不要抬高。
投球後做到一保持、五看清:保持投球姿勢;看球的落點、看球通過目標箭頭、看球的旋轉拐彎、看球擊中①~③瓶袋和球進入瓶台的作用力、看滑步終止時左腳內側線的位置。做到“運球擺臂的時間=助跑的時間”。
整個投球動作要始終如一,節奏和幅度要自然協調。當自我感覺不好、連連失誤時,應及時找出原因,並和教練商量,設法糾正錯誤動作或改變角度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