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 大考如期(1 / 2)

“我會小心的。”蝶笑花含笑而去。

三天之後,分食製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服食一等飲食的健康人,沒有再患上病的。二等飲食的,則偶有發病。但即使跟這些人在發病前接觸過的一等飲食健康人,也沒有染上病。這不符合傳染病的傳播模式。林代的想法可以得到證實了。

病窟中服食一等飲食的,則有所好轉。這也是個好消息,證明病症並不是毫無希望的。至於在裏頭自己弄東西吃的病人,則有病死的。可見持續原來的飲食對生命健康非常不利。

山寨裏就此推行了飲食大改革,哪怕餓一點,也要吃得精。這樣一來,身體就漸漸好起來了。等大家都能行動了,看看外頭情形如何,或許全體突圍到健康的地區,去吃那邊的幹淨飲食,就算逃出生天了。

但也有人追念在飲食分類測試中死去的兄弟,抱怨:“如果當時就讓所有人吃幹淨的……”

當時人心不齊、情況不明,測試也是沒辦法的。但總不能讓人埋怨鹽杠子吧!大家都說“要怪就怪林姑娘,是她想出分食的。要誇也誇林姑娘,不是她想出來,現如今我們還不知出了什麼事呢。功過相抵,還得給她記上一功。”

於是林代還沒決定入夥呢,名字就先上了強盜的功勞簿了。

這時候,外頭的消息也傳進來了:這次大病,並非瘟疫,而是屍毒,業已定性。原來幾處地方都報大疫情,隻有一處孤村,病的人極少。就是雲舟所在的那個地方,因她叫人把水都燒過才吃,所以控製了病情。

京南道中也有醫界能人,這樣一看:孤村左右前後幾處地方,都是大災大病,隻有孤村一處,病人少少,這可不太像是瘟疫流播的架式。再問了村中人的起止飲食,得知了這燒水而飲的法子,心中已有了主意,便一邊熬藥,一邊派人到其他地方打聽。

藥不移時熬好,不是治瘟病的藥啦,一水兒是清穢解毒的,給病人喂下去。其他地方也有打聽的消息回來了:災後各地都有各種病,也有治好的,也有治不好的。但那跟“體虛低燒拉肚子”三樣症狀的“瘟病”相符的,偶見治好,也沒吃什麼出奇的藥,就是清淨調理數日,當中服食有解毒的藥。

醫界能人這就算有了定論啦!再加上先前發下去的湯藥,已經有了效果。他更有了主意,便叫大家都燒熟了水食,才能吃下去,少吃犖多吃素,那素食還要新鮮的。再輔以解毒的藥物。

說是這樣說,平民被水衝得家業失散,田產也多被淹了,哪兒還找新鮮蔬果去?權貴則還能到外頭買水買菜,或者索性避出去。也幸而是這樣有了定論,京南道一圈敢撤了藩籬、叫裏頭的人出來啦!總算放了一些人活路。

而圍在裏頭出不去的普通人,條件雖然差些,知道往哪方麵多加注意,也總算多活了幾個人。這且都不論,知府慶幸不是大瘟,而是大病而已,可以向京都報喜,著皇帝及諸王公貴族們不必害怕了。他趕著表功,又要把細節做得確實,就問醫界的:那到底是什麼毒引發了病?

醫界能人倒真有幾分能耐,也查出來是屍體在水中腐爛,生成毒素,所以水第一毒,水所浸染的蔬果也帶了毒。這毒素叫什麼呢?他沒有顯微鏡、沒有細菌培養皿,查不到那麼細致,總之翻翻古書,找個接近的,引經據典一番,就算有了名頭,人家敬他學富五車,知府也可以這樣往上頭報了。裏頭還講了雲舟的功勞,一來是實至名歸,二來也想討皇家的歡喜,刻意奉承這位準王妃。

七王爺當時正在京城外迎接迎接唐靜軒、雲舟、捎帶著也迎接上了易澧。

易澧隻覺得滿眼看到金碧煌然,那個王爺穿得好不氣派、說笑也都和藹,可惜他不能走近多聊兩句。誰叫他是小孩子嘛!沒這個資格。七王爺雖好男色,卻不愛摧殘幼齡花朵,也不會強行把他留在簾幕之內啥啥的。

易澧就這樣的本朝最尊貴的千歲王爺駕前打了個轉,全身而退。

雲舟這一天倒跟他親密,總是跟他形影不離,扮足了賢姐良母的角色,頂了林代的缺。

七王爺當然也關心的問起林代的事情,最後感慨:“雲劍兄如果當時在就好了,準能大發神威!什麼官兵,切!都沒有用!我真恨不能把棟勳請過去!隻是皇兄身邊又不能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