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高迪開始主持修建聖家堂——他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直至1926年去世。在生前的最後12年,他甚至完全謝絕了其他工程,專心致誌於教堂的建築。1925年,高迪幹脆搬進工地,住在簡陋的工作室裏直到死去。
接手聖家堂之初,高迪改變了原建築師設計的新哥特風格,為它設計了長94米,寬60米的拉丁十字平麵、高60米的圓形穹頂,以及寬45米,高分別為45米和30米的中殿和偏殿。他把設計其他建築時的靈感和發現,全部運用到聖家堂的建造上,邊改邊建。
很難想象,如此宏偉的建築,所需資金竟然全部都是依靠捐助的。晚年的高迪陷入資金困境,曾挨家上門乞討。直到現在,秉承宗教奉獻的精神,工程資金也隻來源於門票和捐助。
高迪去世前,誕生立麵接近完工,他的設計讓整個立麵看起來更像一幅栩栩如生的巨型浮雕。在設計誕生立麵之前,高迪進行了20餘日的齋戒,身體十分衰弱,如果不是助手將他從床上拉下來,高迪可能就此告別人世了。
在設計這些雕塑時,高迪力求接近真實,他讓工作人員模擬各種“聖經”裏的場景,拍下照片,然後讓雕刻家進行創作。為了塑造一個逼真的送信天使,他找繪圖師當模特,讓雕塑師往他身上塗抹石膏,以致繪圖師因窒息和疲勞當場昏厥。而高迪的大衛王,其實是一個叫阿蒂加斯的泥水匠。
聖家堂是高迪心血的結晶、榮譽的象征。人們說,這個建築隻應該出現在夢裏,讓人敬畏、恐懼而又不得不嘖嘖稱奇。
然而,高迪沒有將這個夢境實現就離開了人世。1926年6月10日,巴塞羅那舉行有軌電車通車典禮,全城喜氣洋洋。裝飾著彩旗、鮮花的電車在歡快的樂曲聲和雷鳴般的掌聲中開動了……突然,電車將一位老人撞倒了!
老人穿著寒酸,形容枯槁,被送到醫院後不久就斷了氣。誰都沒有認出來,這個老人就是偉大的建築師高迪。結果,他像所有橫屍街頭的流浪漢一樣,要被送到公共墳場草草埋葬。慶幸一位老太太在這時認出了偉大的建築師,他可是巴塞羅那最偉大的建築師和最傑出的公民,是整個西班牙的驕傲啊!
最終,高迪被安葬在聖家族大教堂的地下墓室,他日夜“奮鬥”的地方。出殯那天,巴塞羅那萬人空巷,全城的人都出來為他送葬、默哀!
高迪,沒有帶走任何東西,卻給世界留下了一件驚世駭俗的禮物。
●五代建築師的精髓
巴塞羅那是一座極有個性和魅力的城市,然而當你從遠處遙望這顆地中海明珠,一座驕傲的建築——高迪的神聖家族大教堂便會侵占你視線的焦點。有人說,聖家堂是超越了一般意義的建築,是巴塞羅那的象征。這浩大的工程、雄偉的建築成為巴塞羅那恒久的光榮。事實上,聖家堂的建造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傳奇的故事。
聖家堂的建造開始於19世紀末,建造這座教堂的想法是由巴塞羅那書商朱塞佩·瑪麗亞·博卡貝裏亞提出的,他是聖徒約瑟夫崇敬會的創始人,該會的會員紛紛為此慷慨解囊。最初的建築師並不是高迪。而是建築師弗朗西斯科·德比裏亞,教堂風格是學院派的新哥特式,但開工不久建築師與崇敬會吵翻了,於是便由高迪來接手主持教堂的修建。那時的高迪隻有31歲,接下如此重要的工程式實不簡單,有人甚至懷疑他是否有這個能力。誰知這項馬拉鬆式的工程竟耗費了高迪幾乎畢生的精力,高迪用餘生的43年時間,為這座城市編織了充滿雄心的一個夢想。直到1926年去世,設計還沒有全部完成。
高迪接手任務後首先研究了教堂與城市總體規劃的關係,為了突出教堂在城市中的標誌性地位,高迪在教堂四周保留相應的空地,形成四星狀的廣場,以獲得最好的視覺藝術效果又盡量少占城市用地。從1883年至1893年高迪主要在原有平麵上修改,不敢做太大變動。後來由於米拉公寓、古埃爾公園建成的成功,高迪開始大膽地修改教堂設計。高迪將教堂的三個立麵分別以隱喻的手法象征耶穌一生的三個階段:誕生、受難與複活,並將教堂原有的方塔改為圓塔而且增加到18個,分別代表耶穌的12個信徒、四個傳教士和聖母瑪利亞,而中央最高的一個塔尖象征著耶穌本人。不僅是塔尖的數目具有一定的含義,高迪還通過隱喻和裝飾把教堂的紀念性推到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