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伊凡又占有了伏爾加河下遊的阿斯特拉罕汗國。為了爭奪波羅的海的出海口,沙皇俄國同這一地區的鄰居們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獲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領土擴張,而是具有巨大的戰略和經濟利益。伊凡四世時代,俄羅斯的邊境線是楚德湖北岸和拉多加湖西岸,邊境線與芬蘭灣平行,距俄境到芬蘭灣最近處僅70餘公裏。如果俄羅斯能夠在芬蘭灣建立一個港口,就可以貫通整個北方通商路線,自行出海,到英國、丹麥進行自由貿易,而不必途經波蘭立陶宛王國或者瑞典;其次,沒有港口城市,就無法建立起強大的海軍,也就無法保證俄國在這一地區的政治存在。
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國也被吞並,然後又吞並了大諾蓋汗國和巴什基爾亞,使北高加索許多民族歸順俄羅斯,伊凡四世時期,俄羅斯開始成為多民族國家。
到1557年,西伯利亞汗國也臣服於伊凡並於1579年被占領。1572年粉碎了被稱為“奧斯曼土耳其之鞭”的克裏木汗國政權。當時奧斯曼土耳其處於鼎盛時期,侵略的陰影籠罩著整個東歐,而粉碎克裏木汗國給奧斯曼土耳其的迎頭痛擊,挫敗了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俄羅斯及東歐的圖謀。
1556年,俄軍向瑞典發動了進攻。戰爭持續了一年,以雙方簽訂《諾夫哥羅德和約》而告終。這場戰爭沒有給伊凡四世帶來任何實際結果:雙方邊境線依舊,各自歸還了對方的俘虜。唯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瑞典無條件放回了俄軍戰俘,而俄方隻在收到瑞典的贖金後才歸還了戰俘。
1558年,伊凡四世向立窩尼亞發動進攻。戰爭開始後,俄軍節節勝利,連下四城,立窩尼亞騎士團遭到沉重打擊。戰爭持續到了1559年,立窩尼亞實際已經不複存在,其領土被劃入波蘭立陶宛王國、瑞典和丹麥三國的勢力範圍。
當時的歐洲各國廣泛流傳著關於沙皇俄國的各種可怕的傳說,歐洲人,從平民百姓到王公君主們很少有人到過莫斯科,道聽途說的結果就是把俄羅斯想象成半開化的國家,把俄羅斯人想象成茹毛飲血的野蠻人。可以說,歐洲是把俄羅斯和韃靼、奧斯曼土耳其相提並論的。
俄羅斯在波羅的海沿岸的軍事行動引發了歐洲的恐慌。接下來波蘭立陶宛王國、瑞典和俄羅斯之間的戰爭就不可避免了。原本即將以俄軍勝利告終的立窩尼亞戰爭變得長期化,參戰各方停停打打,不斷地和談、開戰,就這樣戰爭一直持續到了1583年。最終俄羅斯也沒能獲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持續25年的立窩尼亞戰爭不但沒能達到預期目標,反而以俄羅斯西北領土上的六座城市被瑞典占領而告終。
1598年,俄軍打敗了庫楚姆汗,庫楚姆汗逃到大草原後不久身亡。至此,沙俄最終征服了西伯利亞汗國。葉爾馬克的遠征揭開了俄國向西伯利亞大規模擴張的序幕,到17世紀30~40年代,沙俄的侵略勢力已經跨越了葉尼塞河,到達勒拿河、楚科奇半島和鄂霍次克海。
在生活中,伊凡四世的殘忍同樣被記載了下來。據說伊凡四世曾有眾多妻子,史書上正式記載的就有七個或八個。按照東正教規定,沙皇隻能三次成婚,其他的妻子均為非法,得不到教會的承認。在十月革命前,結婚生子等民政不是由行政部門來負責,而是教會才有權力承認婚姻是否合法和有效。
伊凡四世的第一個妻子阿娜斯塔西在1560年夏被毒害致死後,伊凡四世於次年再婚,但很快第二個妻子也死掉了。此後伊凡四世的第三個妻子還未及成婚就死了,他就這樣頻繁再婚,直至第八個妻子。
教會隻承認伊凡四世的前四個妻子是合法的。這四個妻子都是在教會承認後才正式被宣布為皇後。伊凡四世的頻繁再婚在當時是很不同尋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