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穆巴拉克:從民族英雄到籠中囚犯(2 / 3)

穆巴拉克年輕時曾三次前往蘇聯學習,與蘇聯的關係較深。但他擔任總統後,繼續奉行薩達特的親西方政策,積極發展同美國的關係,謀求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得到美國更多的支持和援助。為此,他反對蘇聯入侵阿富汗,但同蘇聯也並不完全搞對立。他對國際恐怖主義持堅決反對立場。

穆巴拉克作為一名著名政治家和國務活動家,在國際上受到廣泛讚譽和尊敬,先後被世界各國授予五十多枚獎章、勳章。

穆巴拉克度過了人生的光輝頂點,就像早晨升起的太陽傍晚必然會落下一樣,進入晚年後開始走下坡路。分水嶺出現在2004—2005年。

將穆巴拉克拖入滅頂之災的是“三條繩索”。

第一條,埃及經濟長期上不去。2004年,埃及民眾對經濟不景氣的怨氣已經越來越多,鑒於2005年就是大選年,穆巴拉克任命納齊夫為新總理,負責重振經濟。但納齊夫采取的是一些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有的甚至是飲鴆止渴的辦法。主要措施之一是加快私有化,把大部分公共領域的公司股份都出售了。外國資本控製這些公司後大量裁員,使本來已經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進一步加劇,民眾的不滿情緒變得更加強烈,加深了對穆巴拉克的不滿情緒。一轉眼就到了2005年大選時刻,穆巴拉克感到空前的壓力。過去每次大選,總統候選人都隻有他一人;這次他為了體現“民主”色彩,增加了幾名候選人名額。但穆巴拉克采取了一個很愚蠢的做法:操縱選舉,確保自己能連任。結果,他雖然達到了連任總統的目的,他的威信卻一落千丈,民眾的不滿情緒趨向激烈化。經濟和政治是分不開的。穆巴拉克長期沒有把發展經濟作為治國之本來抓,這是他最大的失策。幾十年過去,國家麵貌依舊,引起民眾強烈不滿,這是預料之中的事。你穆巴拉克幾十年前是民族英雄,民眾歌頌你、擁護你;你今天變成了國家發展的障礙,民眾照樣不買賬,不滿情緒壓不住。這就應了我們中國的一句老話:“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第二條,迷戀權力,逐步走向獨裁專製。穆巴拉克已執政三十年。世界發展到今天,一個人在總統職位上獨裁專製幾十年,這種現象已經嚴重違背時代潮流。權力是什麼?權力是能夠調動龐大交響樂團的指揮棒,輕輕一抖,山呼海嘯,震耳欲聾;權力也是一種慢性腐蝕劑,專門腐蝕戀權者的心髒和大腦,漸漸地,一顆殷紅的赤子之心會漸漸變得灰暗,大腦會漸漸變得僵硬。穆巴拉克的執政風格比較溫和,他不是“暴君”。但像他這樣一位當年有著民族英雄光環的老總統,走到哪裏都會有崇拜和讚揚之聲。他對這種感覺深深迷戀,欲去還留,不肯自動退出曆史舞台。這一條,恐怕是所有獨裁專製君主的共同悲哀。

第三條,貪汙腐敗。在埃及那樣的製度下,這類現象似乎難以避免。穆巴拉克初任總統時的形象很好,媒體曾以“生活簡樸”來稱讚他。有一家媒體曾直言不諱地向他提出過一個尖銳問題:“你作為總統和一家之主,是否遇到過家人提出的要求超過了你的支付能力?”穆巴拉克坦然回答道:“我不做任何超過我能力的事,我的家人很清楚這一點,因此他們不會提出額外的要求。”但是,一塊方直厚重、紋理清晰的巨型好木材,也經不住天長日久日曬夜露,顏色也會漸漸變暗,被髒水浸泡處也會漸漸腐朽。據媒體披露,穆巴拉克擔任總統三十年來,家庭財富達到四百億至七百億美元之間。這當然隻是一種推測的數字,在法律上不足為憑。但媒體同時又披露了另外一些情況:2011年2月11日下午,瑞士聯邦政府下屬機構發布指令,要求瑞士各銀行凍結已辭職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及其親信隨員名下的資產,凍結期為三年。由瑞士政府出麵采取這一舉措,非同尋常。2月22日,埃及總檢察長馬哈茂德下令凍結穆巴拉克及其家族成員在國內的全部財產;馬哈茂德同時要求埃及外交部敦促瑞士以外的其他國家凍結穆巴拉克及其妻子、兩個兒子、兩個兒媳的全部資產。此後,穆巴拉克本人宣布,他將向政府捐出一點四億美元的存款,他說這筆錢是為埃及亞曆山大圖書館籌集的。5月16日,穆巴拉克夫人蘇姍承諾將捐出開羅郊區一座估價為七十四萬美元的別墅,並願意交出原來打算做一個慈善項目的三百萬美元存款。不管穆巴拉克夫婦對這些錢的用途怎麼說,已被一盆貪汙腐敗的髒水潑了一頭一臉。上行下效,埃及官員貪汙受賄成風,一個個腦滿腸肥;老百姓長期貧困,他們怎能不“揭竿而起”?

上述三條,條條都要命啊!

穆巴拉克被打倒,隻經過了十七天“街頭戰爭”,比突尼斯本阿裏倒台的過程還短。

突尼斯、埃及、利比亞、也門和敘利亞等國,屬於同一掛鞭炮,一頭被點燃,全都挨個兒炸響。突尼斯本阿裏倒台後十天,埃及首都開羅也爆發了示威活動,目標直指穆巴拉克,要求他立刻下台。穆巴拉克抵抗到騷亂第十七天,2月11日終於被迫“辭職”而去。“街頭戰爭”威力之大,速度之快,匪夷所思。

埃及“街頭戰爭”一起,穆巴拉克迅速陷入了“四麵楚歌”的境地。反對他的有五股勢力:第一,已經站到他對立麵的多數埃及民眾(另一派埃及民眾仍然支持穆巴拉克);第二,時隱時現、推波助瀾的美國“影子”;第三,穆斯林兄弟會等反對派政治勢力;第四,覬覦埃及總統職位已久的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穆罕默德巴拉迪;第五,埃及軍方。

衝在“街頭戰爭”第一線的是反對穆巴拉克的埃及民眾。1月25日是埃及的警察節,也是埃及的全國性節日,開羅“街頭戰爭”爆發,群眾舉行聲勢浩大的抗議示威,要求穆巴拉克下台。抗議組織者挑選這一天發難,是因為埃及的警察普遍腐敗。1月26日淩晨,警察用催淚彈和高壓水槍驅散開羅解放廣場的示威者。1月27日,Face-book(臉譜)、Twitter(推特)和BlackBerry(黑莓)等網站均已無法登錄,民眾抗議活動迅速升級,演變成街頭騷亂。其實,突尼斯事變的消息早已通過上述網站和手機拷貝轉錄入埃及老百姓的口頭傳播係統和情緒傳播係統,這時埃及政府下令關閉上述網站為時已晚,反而激起更大反彈。1月28日,埃及全國醞釀大規模遊行示威。當晚,執政黨總部大樓被抗議者縱火,國家博物館遭搶劫。1月29日淩晨,穆巴拉克發表電視講話,要求以納齊夫為首的政府辭職。但這時找“替罪羊”已無法“替罪”,開羅爆發了更大規模的遊行,老人、婦女、兒童紛紛走上街頭,要求穆巴拉克辭職。當天下午,埃及衛生部發言人阿卜杜拉赫曼宣布一個消息:在過去四天抗議和騷亂中,至少已有五十一人死亡、一千一百人受傷。這無疑於往群情激憤的人堆裏扔了一個炸藥包,局勢變得更難控製。當晚,穆巴拉克召開緊急會議,宣布埃及民航局長艾哈邁德沙菲克為政府新總理,同時任命埃及情報局長奧馬爾蘇萊曼為副總統——這是穆巴拉克執掌總統權力三十年來第一次任命一位副總統。但是,這最後一根“稻草”也救不了他了。1月31日,示威活動繼續擴大,進一步向穆巴拉克施壓,逼迫他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