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戰”以來:三個拐點,一位霸主(2 / 2)

恐怖主義不得人心,全世界一致反對,對美國反恐也都支持。但是,美國推行的是“因禍得福”策略,它利用“反恐”旗號推行新一輪霸權主義,把世界攪得更加不得安寧。

另外,有的人對奧巴馬當上美國總統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這位非洲裔兄弟祖上不富裕,他可能會對全世界不發達國家態度好一點,結果又上當了。美國總統隻為美國謀利益,他不是全球慈善總會會長。

一位霸主

縱觀“二戰”以來的世界大勢,從總體上說,無疑是和平力量增強了,世界進步了。但是,戰爭幽靈仍在全世界到處遊蕩。

一方麵,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多數國家,謀求建立一個“多極化”、“多元化”的世界,和平、發展與合作正在成為世界事務的主題,成為時代發展的潮流。記取曆史教訓,不忘戰爭災難,維護世界和平,不僅已經成為全世界人民的一致呼聲,也在成為世界多數國家首腦的一種共識。同時,美國“一超獨霸”的心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強烈,它要把勢力滲透到世界每一個角落,不允許任何國家對它說“不”。

新世紀以來,亞洲大勢又如何?

新世紀以來,一個可喜的現象是亞洲正在迅速崛起,但同時亞洲大陸卻仍然籠罩著濃重的戰爭陰影。環視當今世界,老問題,新矛盾,釀造出四大熱點問題:局部戰爭、恐怖主義、地區衝突、核擴散風波。這些熱點問題大部分都集中在亞洲。伊拉克戰爭隻是一個“點”,亞洲的諸多熱點問題卻是一個“麵”。亞洲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分量是顯而易見的。“二戰”以來,美國在亞洲發動的局部戰爭次數最多。1950年發動了朝鮮戰爭,1961年發動了越南戰爭,1991年發動了海灣戰爭,2001年發動了阿富汗戰爭,2003年又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平均十年要在亞洲打一仗。

全世界都在說,二十一世紀是亞洲的世紀。亞洲正在迅速崛起,但迅速崛起的亞洲正在冒著美國的炮火前進。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美國在亞洲發動戰爭的密度明顯增加,時間間隔大大縮短,這對亞洲不是一個好兆頭。美國對迅速崛起的亞洲,以及對亞、非、歐三大洲結合部地區,早已成為它重點滲透、控製的地區。新世紀頭三年,全球爆發的兩場戰爭都在亞洲(2001年爆發的阿富汗戰爭,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新世紀前夜發生的兩伊戰爭、科威特戰爭、海灣戰爭,也都發生在亞洲。隻有科索沃戰爭發生在歐洲。在亞洲這片不寧靜的土地上,由於曆史的和現實的種種複雜原因,還存在著一處又一處劍拔弩張的態勢,這些都是美國的“興奮劑”,它正好利用這些因素把它的軍事重心進一步轉向亞洲。最近,美國又對中國南海發生了“深厚興趣”,正在向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密集布兵。好比下圍棋,老美一心想要圍住中國這條“大龍”。

美國在亞洲的“前沿軍事存在”最多。據有關資料透露,美國海外駐軍約有三十七萬多人,三分之二在亞洲。在美軍新公布的全球軍事部署調整計劃中,雖然隨著美軍向信息化、數字化“轉型”,美軍在世界各地的駐軍人數將會有所減少,但太平洋上的關島基地卻進行了大規模擴建,以關島為核心的太平洋“島鏈”建設將得到大大加強,這是美國為“圍住”中國“大龍”投下的一枚重要棋子。與此同時,美國利用發動反恐戰爭的機會,早在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兩國獲得了三個新的軍事基地。

在新舊世紀交替之際,美國在亞洲打了這麼多仗、駐紮了這麼多軍隊、部署了這麼多先進武器,正在迅速崛起的亞洲,不是在冒著美國的炮火前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