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男單鞋鞋幫縫製與工藝規程
[例1]以舌式男單鞋為例。
1.工藝流程
點驗→劃線、點→貼鞋蓋、圍條及後幫襯布→圍條折邊處貼補強帶→圍條折邊→圍條與後幫內懷暗合縫、外懷搭接→內懷合縫處貼補強帶→縫圍條壓鞋蓋→衝孔安裝裝飾件→縫鞋舌滾口→翻(擁)滾口→貼鞋舌裏與前幫裏→壓縫鞋舌裏→接鬆緊布→後幫中縫處合縫→貼補強帶→壓後縫線→後幫裏接縫→貼後幫裏→後幫上口包邊(縫寬口)→縫鬆緊布→貼合前後幫裏→烘烤線頭→整理檢驗
2.製幫工藝說明
(1)貼襯布貼襯布的方法。
貼襯布一般要求下口(底邊緣)距幫腳8mm,其餘邊緣均距邊5mm;而沿口邊緣的襯布需距邊2mm。對於鞋蓋部件需貼襯布時,必須使用曲蹺台手工將跗麵部位的蹺度拉出之後再貼平襯布,使貼襯布後的部件自然形成曲麵狀態。
襯布的顏色可根據幫麵的顏色來選定,彩色和白色的幫麵應選擇白色的襯布,以避免顏色滲透到幫麵上而造成汙染。
(2)圍條折邊圍條折邊需貼補強帶,否則強度不夠鞋蓋的蹺度撐不住,要求在距邊5mm的地方貼補強帶。
圍條折邊應注意打剪口,圍條的前部曲率半徑小,剪口間距要密,剪口深度略深;而圍條兩邊因曲率半徑較大,其剪口密度可適當稀一點,而且剪口深度也相應的淺一些。剪口一般深度為折邊量的1/2左右。
(3)內懷圍條與後幫合縫,外懷圍條與後幫搭接內懷圍條與後幫合縫的縫線規格要求如下:線號——60號線;針碼——11~12針/20mm;邊距——控製在1.2mm;線道數及間距——縫一道線;針號——用9號針。
外懷圍條與後幫搭接的縫線規格要求如下:線號——40號線;針碼——9~10針/20mm;邊距——控製在1.2mm;線道數及間距——縫一道線;針號——用11號針。
(4)圍條搭接鞋蓋。
其縫線規格要求如下:線號——40號線;針碼——9~10針/20mm;邊距——控製在1.2mm;線道數及間距——縫一道線;針號——用11號針。
(5)縫鞋舌滾口條見。
其縫線規格要求如下:線號——60號線;針碼——11~12針/20mm;邊距——控製在1.0mm;線道數及間距——縫一道線;針號——用9號針。
(6)捏滾口和粘貼鞋舌裏以及前幫裏鞋舌部位捏滾口的操作要領如下:
鞋舌部位縫好滾口條後,先刷膠水,晾幹待用;再將滾口條翻起來,使其露出滾口條的線腳,然後再用手指將滾口條和幫麵邊緣一起按壓緊,使其邊緣粘貼在一起;再將滾口條翻到鞋麵的裏麵去,用手指捏壓滾口,注意捏壓滾口時用力要均勻,以確保滾口邊緣粗細一致。
單鞋縫緔滾口條粘貼前幫裏和鞋舌裏,在幫腳部位鞋裏縮進6~8mm(布裏縮進8mm,皮裏縮進6mm)。粘貼鞋裏時要貼出鞋舌和楦麵的弧度來,以利鞋舌和鞋幫與楦麵弧度一致。
(7)壓縫鞋舌邊線(滾口壓線)和縫緔鬆緊布其縫線規格要求如下:線號——40號線;針碼——9~10針/20mm;邊距——控製在1.0mm以內或緊靠滾口邊緣;線道數及間距——縫一道線;針號——用11號針。
(8)合縫、貼補強帶與壓線合後縫然後再貼補強帶,最後再縫壓縫線。
合縫時縫線的規格要求:線號——60號線;針碼——11~12針/20mm;邊距——控製在1.2mm;線道數及間距——縫一道線;針號——用9號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