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通過本節學習,掌握折邊的工藝標準,了解幫麵的裝飾方法。

一、相 關 知 識

(一)折邊工藝要求

鞋幫部件在鞋麵上所處的位置、鞋幫的結構以及部件的形狀不同,其折邊的技術和質量標準要求是不相同的。產品常規的折邊量一般為4~6mm,但應根據鞋幫部件的性質和基本功能的不同決定其具體折邊寬度和厚度。通常,鞋的後幫上口部件邊緣或拉伸受力強度較大的邊件邊緣,其折邊應略寬一些使折邊略顯厚實豐滿;而鞋幫內部的分割線或搭接部位的邊緣,其折邊量可略小一點,讓接頭部位邊緣平整和厚薄均勻一些。

各部位折邊後控製的標準厚度通常有三種情況:

部件搭接邊緣要求平整的折邊厚度,等於或略大於鞋幫麵革的標準厚度(即1.2~1.25mm厚);

部件搭接邊緣要求立體感強的折邊厚度,應該大於鞋幫麵革的標準厚度(即1.25~1.35mm厚);

鞋口邊緣的折邊厚度,必須遠大於鞋幫麵革的標準厚度(即1.3~1.45mm厚)。

(二)幫麵裝飾方法

皮鞋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日用消費品,不僅要求它具有使用價值,而且還應該有美化生活的作用。皮鞋的美化手法主要表現在頭式、跟型、底型、材料的色彩、色澤、材質等方麵的變化與組合,而幫麵的美化裝飾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刻、鑿、穿、編、縫、鑲、嵌、裝等內容。

1.刻

刻是指使用刻刀將幫部件刻穿,形成一定形狀和規格的孔洞的操作。

機器裁斷時使用特製的刀模,在裁斷的同時對幫部件進行刻穿,這種方法最為簡便。對於生產批量不大的產品,或刀模加工不便的企業來說,則不宜采用這種方法。

采用花眼衝將幫部件衝穿,也可以達到“刻”的目的。

刻穿操作所用的刻刀與三角刀不同,其刃口與刀柄垂直。刻穿操作一般在底革或塑料墊板上進行。為了保持孔洞邊緣光滑、整齊,一般都采用先縫後刻,即按照標誌線先縫線一周,然後在某一點下刀,刻穿後,左手按住部件,右手持刀,用力平穩、均勻地向前推進,直至與起刀處相接。要求刀口光潔,曲線圓滑,刀口距縫線0.8~1mm。

如果刻穿幫料是為了後工序的穿條或編花時,刻穿孔洞的寬度應該比條帶皮的寬度大1~2.5mm,使得穿條、編花後的幫麵平整無皺。

2.鑿

鑿是指使用衝子在幫部件上衝出孔洞或花邊的操作。衝眼分裝飾性花眼和功能性花眼兩種。

(1)裝飾性花眼按照比例與分割,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主次與強調,視錯、統一與變化等美學原則,將不同孔徑和不同形狀的花眼進行排列、組合,以產生動與靜、明與暗、象征與暗示、顯露與含蓄等視覺效果。

裝飾性花眼在皮鞋幫麵的修飾中廣泛使用。花眼的形狀主要有:不同孔徑的圓形、三角形、菱形、波浪形、長方形、正方形及其他不規則的幾何形。

(2)功能性花眼功能性花眼以其在產品中的實用功能為主,兼具裝飾功能。如涼鞋、旅遊鞋幫麵上的透氣孔,係帶鞋上的鞋眼孔、係卡帶的鞋釺孔等。

為了提高其裝飾性效果,這類花眼不僅在花眼的形狀及排列組合上加以變化,而且所用的材料也多種多樣。如鞋眼有圓形、六棱形、掛鉤形,有鋁質的、銅質的、鍍金的等。

(3)花邊使用裁斷刀模、花形衝、刻刀、剪刀等工具,將幫部件邊口衝切成各種花形,從而對幫部件進行裝飾。這種方法多用於童鞋和少女、少婦等消費群體的產品上,給人以活潑、雅致、跳躍等動感。將此手法應用於男性上,則可以賦予產品以活力、豪華感等。

3.穿

用一刀光皮條或折邊後的皮條在幫部件上衝好花眼的位置穿、編,從而形成一定的形體圖案的操作稱為穿。穿主要用於幫麵的美化修飾。不同的穿條手法會產生不同的修飾效果。

由於天然皮革在粒麵粗細、色澤等方麵有差別,因此,在選用皮條時要保證同雙鞋所用皮條的外觀質量對稱一致。

在穿條操作過程中,要注意穿條的鬆緊程度應始終一致,以穿條後部件平服為準,切忌忽鬆忽緊。

在刻洞、鑿眼及穿條等操作過程中要謹防孔眼口處起毛,從而影響產品的外觀。

4.編

編是指用皮條或成型條帶(多為塑料或橡塑材料)交叉編織,從而形成平麵的或立體的圖案的操作。編花分手工和機器編花兩種。

編花可以用於整個部件,也可以對部件進行局部修飾。編花的種類很多,編出的圖案也多種多樣。

5.縫

縫是指用手工或機器的方法,在一整塊幫麵上縫出花形線跡;或者將兩塊幫部件縫合在一起,同時產生一定的美化裝飾效果。

采用普通的工業縫紉機就可以在幫麵上縫出簡單的花形圖案。目前,普遍采用電腦控製的縫紉機或繡花機,進行幫麵的美化裝飾。後者可以產生具有豐富的色彩的,各式各樣的字母或花形圖案,常用於童鞋和女鞋等產品。日本百靈達公司生產的BARUDAN牌電腦刺繡機可用於皮衣、帽子、運動鞋、皮包等產品的刺繡。該機采用電腦控製操作係統,具有圖文顯示操作、存儲圖形花樣、自動補繡、自動上下剪線等功能。特別是在停電或中斷操作時,機內的存儲器可記憶停機前的刺繡狀態,再開機後便可以接續停機前的刺繡狀態繼續進行未完的操作。另外,花樣能夠在50%~200%的範圍內擴大、縮小,在90°甚至360°內以1°為單位進行自由旋轉。

傳統的手工縫法是將一整塊或兩塊幫部件的肉麵相對重疊,對縫出埂。這種操作稱為縫埂。縫埂一般包括縫埂式、擠埂式和皺頭式等幾種形式。·

(1)縫埂式縫埂分為整塊前幫縫埂和圍蓋縫埂兩種,用於舌式鞋。

(2)擠埂式擠埂法也是使用整塊前幫,屬於手工擠埂,機器縫埂。同縫埂一樣用於舌式鞋的裝飾。擠埂也可以不夾埂線,而是在擠出埂後直接進行擠縫,當然肉麵要進行粘貼加固。

擠埂造型的不同,其表現力和風格也不同。埂線粗大,使產品顯得粗獷豪邁;埂線細小則賦予產品以柔韌、流暢、富有女性的線條美。如果內夾的金、銀或彩色的埂線可以外露,則可呈現閃光,具有跳動、華貴、浪漫等氣息。

(3)皺頭式皺頭式縫埂一般用於前幫蓋與前幫圍的縫合。由於前幫圍弧長大於前幫蓋弧長,用蠟線或尼龍線縫合時,在縫線力的作用下,前幫圍上的孔距縮短,與前幫蓋上的孔眼對齊,從而形成皺褶。用於皺頭式縫埂的麵革應柔軟、豐滿、有彈性,便於起皺。

根據縫製手法的不同,皺頭式分為單線縫交叉皺頭式、雙線縫皺頭麥粒式(俗稱皺頭麥粒式、圍包蓋式,和包縫皺頭式(蓋包圍式)三種。

稱為“馬克結幫式幫麵縫結機”的機器可以完成上述各種手工縫幫的操作,並且增加了縫合的方式,提高了縫合質量,縫合速度是手工操作的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