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革命紀念館建立後,許多中央領導人和知名人士曾來南湖觀覽。1964年4月5日董必武視察南湖登上革命紀念船,並為南湖題詩一首。同年5月19日郭沫若巡視南湖,也題詩一首。1961年和1981年南湖革命紀念館先後兩次向中央領導和書畫家征集題詞和作品。1963年8月宋慶齡寄來題詞。以後,聶榮臻、徐向前等老一輩革命家也寄來題詞。1985年9月鄧小平為南湖革命紀念館題寫館名。1986年1月胡耀邦題寫了“中共一大會址”。現館內珍藏中央領導同誌題詞及劉海粟、沙孟海等著名書畫家作品300餘件。
1983年後,南湖革命紀念館除一大黨史資料和革命紀念船陳列外,又舉辦地方黨史資料展覽,有計劃地開展征集黨史文獻資料、參與編寫出版了《中共一大南湖會議》、《南湖風景名勝》等。1989年,修改調整中共一大黨史史料陳列,通櫃密封,電腦顯示自動控製講解,得到了觀眾好評,近年來參觀人數每年達40餘萬人次,並曾接待過十幾個國家的外賓。
1990年6月,中共嘉興市委采納5名政協委員的建議,同意市委組織部、宣傳部等15個單位的倡議,決定開展“我為南湖增光輝”活動,集資興建南湖革命紀念館。選定了南湖渡口北側為南湖革命紀念館館址,占地麵積3870平方米。1990年10月1日奠基動工興建。共集資320餘萬元。
新館舍於1991年6月20日竣工,建築麵積1980平方米,主體建築俯瞰呈鐮刀鐵錘黨徽形狀,總高為19米,兩層,頂部矗立高6米井字形外方內園的豐功牌坊,門媚鑲嵌鄧小平題寫“南湖革命紀念館”7個金色大字,館內分黨史陳列、文物庫房、接待室、管理設施4個部分。1991年6月25日浙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大會暨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舍落成典禮在嘉興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浙江省委書記李澤民、嘉興市委書記梁平波為紀念館落成剪彩。是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同年7月8日江澤民、田紀雲、溫家寶一行視察南湖,1993年2月江澤民為南湖紀念館題詞,自1991年至1993年底中央領導同誌李鵬、陳雲、彭真、李先念、姚依林等先後為南湖革命紀念館題詞。紀念館一樓展廳陳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南湖的關懷》,展出了中央領導同誌視察南湖時照片、題詞、題字手跡,還舉辦了“我為南湖增光輝”征集書畫作品展,展出書畫500餘件,現南湖革命紀念館共有藏品673件,其中一級品7件,自新館開放以來,共接待觀眾達千餘萬人次。
南湖革命紀念館現設有辦公室、資料科、陳列科、接待科和旅遊服務部,截止1999年底有工作人員37人,內有專業職稱22人。其中副研究員館員1人,館員2人,助館和管理員19人。
紹興市魯迅故居及紀念館
紹興魯迅紀念館總占地麵積為14000平方米,對外開放場所包括: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祖居和魯迅生平事跡陳列廳,其中魯迅故居(含三味書屋、魯迅祖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和魯迅祖居的原狀陳列,生動形象地反映了魯迅青少年時期紹興的曆史麵貌和魯迅在紹興時期的生活、學習、工作狀況。
魯迅生平事跡陳列廳的輔助陳列,通過大量實物、手稿、照片、書信、圖表、模型等的展示,既有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紹興地方特色,反映了紹興鄉土文化對魯迅的熏陶和早期家庭變故對魯迅的影響,同時又展示了魯迅在上海十年韌性戰鬥的重點,真實形象地再現了魯迅的光輝業績及其思想發展的曆程。
紹興魯迅紀念館坐落在紹興市城南的都昌坊口。包括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和魯迅生平事跡陳列廳。
魯迅故居位於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門麵首。新台門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整個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種深宅大院,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清末周家逐漸衰落,1918年整個屋宇易主。原屋大部分被拆重建,但魯迅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建國後按原樣多次整修,原來的家具也多數找了回來,現按原樣陳列。進入故居的石庫門,沿井邊長廊進內,前進就是當年魯迅一家的住處,魯迅就出生在這進房子的西次間樓下。他回故鄉任教期間,也以西首第一間樓下為臥窒,其中一張鐵梨木床還是魯迅睡過的原物。過石板明堂(天井),有兩間南北向的樓房,前後樓披和花格門窗,均係周家原物。東首樓下的“小堂前”(小客堂)係周家會客、吃飯之處,後半間是魯迅母親魯瑞的臥室,牆上掛著她當年在紹興拍攝的照片,西首樓下前半間是魯迅繼祖母蔣氏的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