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鄱陽湖素有“候鳥天堂”的美譽,每年秋後,會有大批候鳥來這裏越冬。為了心中的天堂,它們成群結隊,晝夜兼程,依靠太陽和星辰辨別方向,不遠萬裏而來。不法盜獵分子卻架起“天網”,歡迎這些遠方的客人,把天堂變成了地獄。假如沒有這些陽光下的罪惡,也許黃先銀仍可以過普通人的生活,每天看著大雁從頭頂飛過。
黃先銀的家在南昌市郊,緊鄰鄱陽湖大堤。這個黑黑瘦瘦,年逾不惑的莊稼漢子,從小對鳥兒有著特殊感情。隻要鳥兒從頭頂飛過,他不用抬頭,光聽叫聲,就能知道是什麼鳥。然而,不知從何時起,湖區沼澤地豎起了一張張“天網”,有的綿延達數十公裏,讓他觸目驚心。
一隻天鵝在黑市上能賣到數千元,在暴利驅使下,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鋌而走險。每年冬季來臨之前,他們先用船把大網和竹竿運到鄱陽湖腹地,在空中架起“天網”,待枯水季節來臨,再去網上摘取獵物。每年冬季,天還沒亮,黃先銀就會被轟鳴的馬達聲吵醒,成群結隊的摩托車,從他家門口蜂擁而過,那是去湖區盜獵候鳥的隊伍。他的心在滴血,卻感到無能為力。
幾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黃先銀在湖區救下兩隻被困的白鸛。送到野生動物保護站,白鸛已奄奄奄一息,由於傷勢過重,最終死去。他親眼目睹,一隻白鸛在臨死之前,兩滴眼淚從眼角滑落,順著嘴巴流淌下來,然後閉上了眼睛。這一幕始終讓他揮之不去,他說:“我看到鳥兒在哭泣!”從此,他走上了義務護鳥之路,拆毀天網,解救候鳥。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他又開始向主管部門和媒體舉報,呼籲社會力量保護候鳥。他的呼聲受到越來越多人關注,猖狂的盜獵分子不得不有所收斂。
台灣一位名嘴說過一句話:“我這一輩子罵人無數,得罪人無數,卻從未遭到報複,因為我從來不斷別人的財路。”黃先銀的舉動,恰恰是在斷別人的財路,因此遭到瘋狂報複。他原來以養鴨為生,一夜之間,兩千隻鴨子忽然全部丟失,就連田裏的水稻也被人鏟平。有時,他獨自進入湖區巡查,會莫明其妙遭人毆打。平靜的生活被打亂,威脅和恐嚇,反而讓這個倔強的漢子橫下一條心,發誓要跟他們鬥到底。
這些年,黃先銀為了保護候鳥,四麵樹敵,在村子裏幾乎沒法立足。記者去黃先銀家采訪,發現他家的房子已經空了兩年沒人住,妻子走了,兒子交給了年邁的父母撫養。他幾乎眾叛親離,鄰居對他避而遠之,老母親罵他不務正業,自作自受。記者問他為什麼要保護候鳥?他似乎講不出太多大道理,隻是反複地說:“它是一條命,我們也是一條命。”為了鳥兒的命,他可以不要自己的命,難怪別人都當他是“神經病”。
媒體上有許多關於黃先銀的報道,他被譽為“孤膽英雄”、“鄱陽湖鬥士”。然而,在附近的多數村民眼裏,他卻是個不可理喻的另類分子。看他身邊的熟人都怎麼評價他:“他這個人就是一根筋扳不過來,我們做事是為了生活,他做事是為了不生活。”“小家都顧不好,還考慮大家,要是我們都像他那樣,一家子早就完蛋了。”“人做事總得圖點什麼,我想不通,他到底圖個啥?”許多人想不明白,他做這些到底為了什麼。
2
張正祥被譽為“滇池衛士”,曾是“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獲獎者,當地人送外號“張瘋子”。滇池位於雲南昆南西山腳下,數十年來,他為保護滇池和西山不遭受汙染破壞,四處奔走呼告,先後告倒過160多家排汙企業,40多家采石場。而他得到的回報,卻是終身殘疾,妻離子散。
對於大自然,他有著超乎常人的親近感。1948年出生於滇池邊的張正祥,童年接連遭遇不幸,7歲就成了孤兒。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村子裏的孩子都欺他,一氣之下,他躲進了深山老林,過了7年野人般的生活。餓了吃野果,渴了喝山泉,困了就住在溶洞裏,他一個人在山上過得逍遙自在,快樂無比。這成為他童年最美好的記憶,也讓他對這片青山綠水產生了對母親般的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