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40年代以來,我國湧現出了眾多的人類學家,他們為我國的人類學學科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先驅窮其一生從事人類學研究,其涉及範圍之廣、成果之多、見地之深,猶為現代學者所歎服。《人類學的中國大師》一書以16位大師的學術生涯為線,梳理其人類學研究的大致輪廓,為讀者做一簡要介紹。同時,文章附錄了大師們的學術年譜,為研究者提供查閱線索。
2007年下半年,徐傑舜教授為中南民族大學2006級民族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講授《中國人類學史》這門課程時(譚清華同學擔任教學助理),對人類學中國大師們的傳世作品相對分散、不集中等現象,深感遺憾。為此,徐教授以《XXX與中國人類學》為題,要求每位同學整理一位中國人類學大師的資料,最後形成綜述性的文章。2007年12月27日,徐教授在中南民族大學以《人類學在中國》為主題,成功舉辦了專題學術討論會。討論會吸引了大批相關專業的學生參與,與會者進行了激烈的現場討論。在此基礎上,同學們對各自的文章進行了精心地修改,最終形成了本書稿。
《人類學的中國大師》是集體創作的結晶:
冼奕負責張光直部分;
曹勤華負責林耀華部分;
傅琳負責潘光旦部分;
趙情學負責李濟部分;
徐榕負責梁釗韜部分;
譚清華負責許烺光部分;
胡婷婷負責林惠祥部分;
羅成華負責吳文藻部分;
劉安全負責李亦園部分;
劉明舉負責費孝通部分;
盧嬌蘭負責喬健部分;
張彥負責史祿國部分;
周蕾負責淩純聲部分。
另外,還誠邀中央民族大學孫亞楠博士和青海民族學院陳其斌教授,以及中南民族大學李然博士、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專業的王煬碩士分別寫作楊成誌部分、吳澤霖部分以及岑家梧部分。陳其斌教授和冼奕為本書撰寫了前言。
《人類學的中國大師》一書得以出版,要特別感謝徐傑舜教授。從最初的授課到本書稿的形成及審定的整個過程都凝聚了這位師長的心血。徐教授對人類學事業的熱愛之心和對後生學子的關懷提攜之情,讓我們感動,催我們發奮。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的崔佳斌編審為本書的編輯出版付出了辛勞和耐心,在此特致謝忱。此外,還要感謝劉安全同學對本書稿的校對工作的熱心幫助。
我們深知,由於“客位”的資料不全和“主位”的水平有限,加之單兵作戰,集體出爐,內容難免詳略不一,文風肯定橫峰側嶺。對於文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我們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陳其斌曹勤華譚清華
2008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