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艦艇自防禦係統(2 / 2)

00突破關鍵技術

除了在協同交戰能力中的多傳感器數據融合、複合航跡形成等問題,艦艇自防禦係統的關鍵技術主要體現在武器分配過程中,其中的難點是如何實現實時武器調度。

艦艇自防禦係統中涉及多種高速輸入以及不同射程、不同效率的多種硬、軟殺傷(如箔條)武器,同時目標類型和殺傷概率曲線都存在不確定性。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海軍發現采用轉換規則和貝葉斯網可以處理在多目標情況下多種武器的調度問題,並能針對威脅類型,給不同的自防禦資源提供輔助決策。

另外,由於傳感器的局限性和及時性要求,係統有時很難對麵臨的威脅作出完全確定的決策,更為困難的是,各種自防禦資源都存在各自的局限和製約,不可能總是以最優的方式來使用它們。經常出現的衝突是:某個武器係統不能按照理想的計劃,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目標進行發射,自防禦係統需要係統地解決這些衝突,克服自防禦資源的物理限製。

為此,美國海軍研製出一套能進行實時武器調度的軟件,即艦艇自防禦係統戰術引擎,來實時調度和利用自防禦資源。該引擎利用貝葉斯信任網絡,能夠根據從艦載傳感器得來的證據確定發射各個自防禦資源的最佳時間,從而實時地解決衝突問題。

資源整合的“大師”

對大多數水麵艦艇來說,最致命的空中威脅來自於各種高性能的反艦巡航導彈,其中包括亞音速和超音速低空反艦導彈。在對付來襲目標時,水麵艦艇必須具有快速、自動、高效的多目標綜合近程防空作戰能力,在一分鍾甚至更少的時間裏完成探測、跟蹤、威脅評估和交戰決策這一過程。

艦艇自防禦係統已具有這種非凡的能力,需要說明的是,艦艇自防禦係統並不能提高各係統的性能,它隻是通過協調現有的艦載資源來增強全艦的防禦能力。為了完成上述使命,艦艇自防禦係統首先進行目標跟蹤工作。

雖然艦艇自防禦係統並不能提高各傳感器的性能,但它通過結合多個不同傳感器的數據輸入,就能形成複合傳感。例如,艦艇自防禦係統可以把來自各個雷達、電子支援措施係統(雷達警報接收器)和敵我識別器係統的探測目標進行相關分析,把它們結合起來建立目標的複合航跡,從而大大提高探測能力。如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已經開發出艦艇自防禦係統的多傳感器集成算法及其局域網,可鏈接艦上所有的防空武器和傳感器及其通信係統。

艦艇自防禦係統在完成目標識別和威脅排序後,便進行武器分配。同樣,雖然艦艇自防禦係統不能提高單個武器的性能,但它能加快武器分配進程。它對武器的控製有兩種方式,在“交戰建議”方式下,能為操作人員提供交戰建議的顯示;在自動方式下,能啟動武器發射、ECM發射、箔條或誘餌發射,並協調運用綜合打擊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