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知後覺的賈家在林家送來的那幾船厚禮花了一半之後才想起了林黛玉,賈母差使賴大家的去接她。
可是誰能聊到,被穿越女沈妙心洗腦過後的林黛玉卻不給賈府麵子了;
“雖然我也很是想念外祖母,可是我現在有孝在身,不好出門的,待我孝期過後,再次給外祖母請安,原諒黛玉的不孝。”
“待我孝期過後再去外祖母家做客,外祖母可要歡迎我呀。”
“更何況聽聞外祖家有詩會什麼的,黛玉現在去可是不合適呢。”
雖然沒有明說我母親去了,你們家裏還整日裏飲酒作樂,沒有一點規矩,可是黛玉話裏也帶了這個意思,臊的賴大家的抱怨著往回走,本以為是個輕鬆的活計,誰承想這林姑娘這麼難搞,什麼不好出門,難道她打算在那個小房子裏一直住著不來賈府麼?也不怕被人說沒教養。
帶著種種心思賴大家的回了賈府後各種添油加醋的詆毀了林黛玉一番;
“哼,那小丫頭真的這麼說?”
賴大家的看著賈母那怒氣衝天的臉,低下頭掩去了滿眼的幸災樂禍;
“是真的,林姑娘就是這麼說的,她說那日我們沒有給她開大門打了她的臉,又不給她母親守孝,她不屑來賈府。”
聽聞此言,賈母更是生氣了;
“哼,她一個毛都沒有長齊的小丫頭片子還給她開大門,能開角門就不錯了,還打了她的臉,哼,真是好大的臉麵。不屑來我賈府就不來吧,來了還多一個人的花銷,唉,隻是可憐我那敏兒,嫁的遠不說,唯一在世的血脈還和我們不親,敏兒真是白養她這麼大了,沒養在身邊的就是不親。”
賈母的一番感歎完全就沒有想到,林黛玉不是她養大的,又為什麼要和她親,僅僅因為那點血緣麼?或者說她想到了,但是不願說出來而已。
至始至終賈母都回避了一個問題,給賈敏守孝。
或者一開始,賈母還是有這個心思的,而是她習慣了天天大魚大肉的,而她的心肝寶貝賈寶玉習慣了穿紅戴綠,辦什麼詩會啊,遊園會啊什麼的,為了不讓她自己天天吃素,她的心肝寶貝不開心,賈母心裏的那個念頭過了一遍便煙消雲散。
再怎麼說,死去的人沒有活著的人重要,賈母便心安理得的過著奢侈的生活,忘記了自己口口聲聲說最愛的女兒賈敏。
而林黛玉在賈家隻上門一次就在也不來後徹底看清了賈家,盡管心碎的想要死一死,被沈妙心攔著勸著還是挺了過來,她寫了信將她來京城後發生的一切都寫在紙上,派人送給林如海。
林如海得知消息後很是憤怒,自己如珠如寶對待長大的寶貝女兒居然在自己妻子娘家受到了那樣的侮辱,而且還是他們要接自己女兒過去的,一想到這個林如海更是生氣。
他寫信給京城交好的禦史台言官,讓他們參賈家一本。林如海能坐到巡鹽禦史的位子上就說明他是個有手段的人,巡鹽禦史是個肥差,非天子近臣不能做。林如海在這個位子上一幹這麼多年,充分的說明了他是康熙皇帝相信的臣子。這種皇帝麵前的紅人也會求到禦史台這群隻會打嘴巴子仗的言官麵前,充分滿足了這群言官們的虛榮心。
再加上他們本來就不大看的順眼那毫無規矩的賈家,剛好林如海的信也到了他們麵前,能參一本那毫無規矩的賈家,又能得到林如海的感激與人情真是一舉多得的買賣,於是整日裏無所事事隻喜歡八卦別人家陳芝麻爛穀子破事的言官們在康熙皇帝南巡回來後一同參了賈家一本。
“那賈家長幼無序,長子居住偏房,次子竊居正房。”
“那賈家老國公都去世了還一直掛著國公府的牌匾,不讓長子去襲爵改牌匾。”
“那賈家嫡母殘害庶子。”
“那賈家......”
言官們一同七嘴八舌的說著賈家壞話,康熙表示很生氣。他剛剛南巡歸來,還未好好休息,便出了這些官員家的醜聞,本來就很心累的他臉色更難看了;
“朕知道了,老四你負責這件事,明日我要知道事情巨細,好了你們都下去吧,朕去休息休息。”
康熙把爛攤子交給了在他看來鐵麵無私的四阿哥胤禛後就去了宜妃那兒休息,留下了本來站著看熱鬧,結果火燒到自己身上的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