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德國)康德《判斷力批判》86
天主好吧,那就交給了你!
去勾引這個靈魂脫離本源(本源指神性),你抓得住他,那就讓你帶他一同走你的路線,將來你總要承認而感到羞辱:善人雖受模糊的衝動驅使,總會意識到正確的道路。
摘自歌德《浮士德》天上序曲,328
倘若道德的感情不是生來的,而是習染而成的(這是我自己所信的),它並不因為不是生來的而變成更不自然些。說話、推理、建設城市、耕種土地,雖然都是學習而成的能力,但在人是自然的。道德的感情並不是我們人人都具有到任何覺得到的程度,從這一點看,這種感情不算我們天性的一個成份。然而不幸的是,最相信這種感情的起源是超驗的人也承認這一事實。道德的心能,像說話等類習得能力一樣,假如不是我們天性的一部分,那它就是自然由天性產生的一個能力;這個能力,像那些其他能力一樣,能夠自動地發生到某種低小的程度,但假如加以培養,可以達到高度的發展的。不幸得很,假如充分利用外部製裁力以及兒時印象的力量,差不多無論什麼方向,道德心能都可以朝著它發展:所以差不多沒有什麼荒謬的或貽害的事情不能夠利用這些力量,弄到人覺得他良心是叫他這樣做。縱使功用主義不是在人性內已有根底,假如用同樣方法,也就可以有同樣的威力:對於這個意見懷疑就是對於一切經驗都不相信了。
摘自(英國)密爾《功利主義》Ⅲ
自然規律不是一種成文的規律,人們認識它多少有點困難,而且在不同的程度上要冒著像在別的方麵一樣犯錯誤的危險。而所有的人在本性上和在絕對不會犯錯誤的意義上所共同具有的實證知識,僅僅是趨善避惡。這是自然規律的前提和原則,但這不是規律本身。
摘自(法國)馬利坦《人權和自然法》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