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邦諾存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祝夭龍博士
祝夭龍,1968年生於湖北。1987年獲華中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係工學學士:1990年獲中國航空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二研究院工學碩士;1995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博士。1990~1996年,擔任航天工業總公司二院706所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先後承擔機械電子部國家“七五”攻關項目、國防科工委“八五”預研項目,從事軍用高可靠性信息存儲設備和係統的研究開發;期間獲部級科技進步獎三次。1996?2004年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數據存儲研究院、日立全球存儲技術公司任高級研究工程師、項目經理。2004年歸國在中關村海澱創業園創立北京邦諾存儲科技有限公司,任總經理,獲得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6萬元創業資助。
遙想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險境和機遇同在,稱霸與陵替共存。一個激流暗湧的人間,一個風雲變幻的天下,一個進取圖強的世界。時間的巨輪倏忽流轉到了公元21世紀初,同樣,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社會在急劇善變分化,一切都在嶄露頭角,一切都是方興未艾,到處都充滿了機遇和挑戰、光榮和夢想,正所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這個生機勃勃的年代,人們大可以一展抱負,實施自己的雄圖大業。正是基於這樣的深刻認識和理解,已近不惑之年的祝夭龍拋去國外優裕穩定的生活,回到了闊別近八年的祖國,開始了他的創業征程。
聯係采訪祝夭龍是件不無困難的事。他總是在出差,業務忙固然是一個很大的原因,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他本人對這種“虛名浮利”從骨子裏來說不是很感興趣。用他的話來說,他們團隊裏有比較帥的小夥子,以後這種登照片啊、上媒體啊等“明星行為”,就讓他們出麵好了。像他自己這樣不適合拋頭露臉的,躲在後麵好好做事就是了。這種思維也貫徹在他的名片上,那上麵什麼頭銜也沒有。這種實在勁兒可見一斑。長相也很樸實的祝夭龍是說不上帥,但非常有特點,很方正。其實更有特點的是他的性格和內涵。他不像一般長期搞技術的人那麼幹巴乏味,個性比較開朗熱情,尤其是偏愛曆史以及佛經,常常思忖探究生命的意義,使他深具人文底蘊,兼之知識淵博,看問題透徹,表達簡潔,極富理想主義,說他是個很有感染力的人一點也不為過。我想當初完全陌生的客戶居然能被說服終於試用他們的產品,祝夭龍的這一人格魅力優勢是功不可沒的。
祝夭龍是個早慧的人。出身於湖北農家,15歲就考上了大學,此時剛進入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人僅僅對計算機有所耳聞。對於學習尖子,老師難免操心多一些。所以從學校到專業都是老師給選擇的:華中工學院(後更名為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外設專業。其實老師可能也不是很清楚這個專業到底是學什麼的,但是就認準了,隻要是計算機專業,就是好專業。當時的祝夭龍更是什麼都不太懂,但是進了大學沒多久,他就真的太感謝老師了,真為他選擇了一個好專業。“計算機外設”簡言之,就是跟計算機有關的外部配套設備。在當時,這個專業在學習上雖然理論知識多於操作實踐,但是他覺得這個專業涉及的技術和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比較有意思。隻要感興趣,就能學得好,而且對天資聰穎的祝夭龍來說,課業向來就不太費事。本科畢業後,成績優異的祝夭龍被保送進航天工業部總公司二院攻讀研究生。這個研究院是我國導彈研究基地之一,祝夭龍開始參與國防科工委重點軍工項目國家“七五”計劃研究。讀完研究生後,祝夭龍被留所工作兩年,繼續攻克項目難題。在當時,華中工學院的外存儲係統實驗室是國內在該專業領域內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於是,感覺還需要深造的祝夭龍,又考回華中工學院就讀博士,同時仍然為航天部第二研究院工作。他的博士研究直接應用到國防科研任務中,是國家“八五”某國防科研課題的核心內容。在此期間,祝夭龍潛心鑽研,尤其注重技術創新。在國內外發表了十多篇科技論文,並榮獲科技攻關突出成績榮譽證書一次、部級科技進步獎三次。